注册 |
台湾《传记文学》201707载裴高才《胡秋原抗战“四重奏”》
图片:台湾“中央大学”前校长余传韬题词
图片:九州出版社即将出版裴高才新版《胡秋原》
7月18日,刚刚从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归来的裴高才先生告诉笔者,他在“创作之家”期间创下了两项“第一”:开通了“文心飞翼”微信公众号,完成了6万字的《胡秋原抗战“四重奏”》,并于七月起在台湾《传记文学》连载。随后他一边拿出《传记文学》样刊,一边向我介绍与他有十余笔墨交往的胡秋原——
胡秋原(1910-2004年),湖北黄陂人,著名作家、史学家、政论家,国民党资深“立委”。早在1930年代就以“自由人”蜚声上海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也是一位闻九一八事变即放弃留日学籍、留沪从事抗日宣传的“海归”学者,还是一位亲历了14年抗战全过程的老作家。生平著作等身达3000万字,其处女作为《日本侵略下之满蒙》。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参与发起了“中国著作者抗日联合会”,起草了《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接着,因参加反蒋抗日“福建事变”而流亡英伦,继而在莫斯科编辑《救国日报》、《全民月刊》。抗战爆发后,他返国共赴国难,主办《时代日报》、《祖国》等,发起成立世界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历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参政员和《中央日报》副总主笔等。1945年,因反对断送外蒙古和东北权益的《雅尔塔密约》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蒋介石“免本兼各职”。1948年当选为立法委员,任前川中学校长、《东南日报》总主笔。1950年赴台,后创办《中华杂志》,历任教授、“中研院”研究员。1988年,他继发起组织“中国统一联盟”之后,又冲破阻挠公开访问大陆,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熟知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都知道,由于政治因素的考量,长期以来学界与文艺界对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持负面评介,而对其反蒋抗日、促蒋抗日、拥蒋抗日与“保钓”抗日的本事,却鲜有系统介绍。裴高才先生可谓系统研究胡秋原“第一人”,不仅于1990年代以来,在两岸三地百余家报刊上撰文介绍胡秋原,而且继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胡秋原全传》后,今年九州出版社即将推出他的新版“胡秋原传”——《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裴高才说:“由于今年是纪念七七事变八十周年,胡秋原正是七七事变后从海外归来共赴国难的学者。所以,在赴北戴河前夕,我就将第一部分的两万字样稿与后几部分的提纲,发给了台湾《传记文学》编辑部。没想到,黄奕鸣主编一周就有了处理结果。这样一来,我的北戴河之旅就得紧张起来,需要将原稿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注。好在,我走到哪里,就将手提式电脑带到哪里,经过连续五个昼夜的苦战,终于完成六万余字的文字修订稿和配发图片的整理。奕鸣兄也是神速,他收到图文后一两天就复函告知:《胡秋原抗战‘四重奏’》自《传记文学》七月号起即开始连载。我不禁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携手渤海冲浪;相与论道谈文’一联赠予此间的同人共勉。同时,作为首部胡秋原全传的作者,我还与北京九州出版社签订了的版税合同,这也算是献给‘创作之家’的一束玫瑰吧!”
据悉,裴高才撰写的《钱伟长为拙作题词始末》《左联八十载,书忆“自由人”》《胡秋原缘何与鲁迅惺惺相惜》等文章,相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湖北日报》《书屋》《红岩春秋》《炎黄文化》《湖北文史》等报刊纷纷刊载。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