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萧润波、唐存正,“唐群英与辛亥革命”,《湖南社会科学》,04期,2002年。
胡波,“辛亥革命与思想话语的变迁”,《史学理论研究》,02期,2002年。
饶怀民,“杨毓麟与辛亥革命”,《船山学刊》,03期,2002年。
耿云志,“辛亥革命前夕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陈曼娜,“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心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徐有威,“台北‘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章开沅,“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01期,2002年。
魏冬明,“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万年”,《档案管理》,01期,2002年。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史林》,02期,2002年。
石源华,“参加辛亥革命的韩国人申圭植”,《世纪》,05期,2002年。
慕思恭,“甘肃辛亥革命领袖慕寿祺”,《档案》,03期,2002年。
乌尼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韦杰廷,王国宇,“辛亥前华侨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和贡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3期,2002年。
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2年。
茅家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局限”,《江海学刊》,02期,2002年。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张宪文,“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石建国,“辛亥革命与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经盛鸿、孙燕,“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江苏社会科学》,06期,2002年。
刘世华、谷雨,“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东北师大学报》,06期,2002年。
张静,“略论谭嗣同的变革观在辛亥时期的传承”,《青海师专学报》,04期,2002年。
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学术组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毛翼虎,“辛亥革命宁波光复记”,《宁波通讯》,11期,2002年。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徐昌义,“清末新军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因探析”,《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06期,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