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甘月文,“辛亥革命前后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演变——答张沁生同志”,《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1986年。
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求索》,04期,1986年.
刘桂生,“辛亥革命时期李大钊政论试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1986年。
刘纳,“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我国文学的变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04期,1986年。
马群,“对论述辛亥革命复州民军一些问题的质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03期,1986年。
樊明方,“辛亥革命前后中俄关于修订《伊犁条约》的交涉”,《近代史研究》,04期,1986年。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辛亥革命老人题名录”,《岭南文史》,01期,1986年。
易慧清,“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的教育活动述评”,《浙江学刊》,04期,1986年。
贺跃夫,“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司法改革思想浅析”,《广州研究》,03期,1986年。
佘意明,“辛亥革命应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人文杂志》,06期,1986年。
萧致治、聂文明,“黄兴与辛亥革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1986年。
周锡银,“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松茂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思想战线》,04期,1986年。
李宏生,冷家煴,“山东辛亥革命志士徐镜心”,《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1986年。
孔路原,“辛亥革命时期之四川会党初探”,《天府新论》,02期,1986年。
江边,“辛亥革命时期上海之役与督军之选”,《上海档案》,04期,1986年。
易竹贤,“《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反封建使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1986年。
康令,“《辛亥革命四川三大将軍传》评介”,《社会科学研究》,06期,1986年。
周健钟,“辛亥革命前后贵州天主教会活动见闻”,《贵州文史丛刊》,04期,1986年。
朱秀武,“辛亥革命在鄂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1986年。
景占魁,“应当肯定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晋阳学刊》,06期,1986年。
李侃、陈东林,“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社会科学战线》,04期,1986年。
彭英明,“辛亥革命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学习《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1986年。
周聿峨,“辛亥革命时期的胡汉民”,《广州研究》,11期,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