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遗址遗迹 > 遗址 > 武昌民国首义公园旧址中山纪念堂亟待保护

武昌民国首义公园旧址中山纪念堂亟待保护

辛亥革命网 2025-05-09 16:01 来源:闻其祥Vincent 作者:刘文祥Vincent 查看:20105
在民国首义公园现存历史建筑中,中山纪念堂尚无文保身份,成为遗珠之憾。其令人堪忧的保存现状,与其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极不匹配。该

   一、武昌蛇山民国首义公园片区历史与现状

   武昌蛇山西段(古称“黄鹄山”)南坡,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桥面南侧,为民国时期首义公园旧址。该园原为清代湖北臬司衙署后花园“乃园”,是清代武昌旧城内面积最大的传统园林。1922年,吴兆麟、夏道南等辛亥首义人士发起建设武昌首义公园倡议,并于次年在乃园旧址开始建设。在北洋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首义公园多次修缮和扩充,其中陆续新建和改造了武昌首义纪念坊、陈友谅墓、中山纪念堂、总理纪念碑、黄兴铜像、游艺社等建筑,与附近的黄鹤楼旧址、奥略楼、张公祠、抱膝亭等连成一片,成为民国时期武昌旧城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园和风景游憩地,也是武汉重要的辛亥革命纪念地。

民国时期首义公园大门及武昌首义纪念坊旧照

1930年老地图中的乃园、首义公园区域,可见其中清晰标注的陈友谅墓和中山纪念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首义公园日渐荒芜,其西侧山麓部分完全被毁,逐渐被民房占据。蛇山南坡部分,则在1956年后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程,亦被部分拆毁。公园入口处的西式大门和首义纪念坊,也在首义公园路拓为城市道路后被拆除。尚存的部分文物建筑被迁移他址,如总理纪念碑被移往蛇山东段新首义公园,黄兴铜像被移往汉阳龟山。目前尚在原址并得以存留的历史遗迹,主要包括陈友谅墓(含墓冢、墓碑、西侧六角亭、“江汉先英”纪念坊),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定一烈士纪念碑,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湖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山纪念堂,无文保身份。

 

民国首义公园旧址片区及陈友谅墓现状航拍(笔者摄于2024年4月)

   在这其中,中山纪念堂这一现存历史建筑尤为值得关注。该建筑位于陈友谅墓东侧,为一栋单檐歇山顶的传统风格单层殿堂,砖木混合结构,屋架为传统木构梁架,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多已为后期改造替换,北侧屋面尚存部分原装琉璃瓦)。根据建筑材料与风格特征,建筑体量、平面布局与所在位置,比对民国时期相关测绘地图和文献史料记载,可以确证其为民国首义公园内的中山纪念堂旧址遗存。该建筑为武昌古城区域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大体量传统木构建筑,也是民国首义公园片区保存至今的最大一栋历史建筑。更为难得的是,历史上蛇山西段的奥略楼、张公祠、抱膝亭、吕祖殿等众多历史建筑皆因修建长江大桥而拆除,首义公园中山纪念堂乃蛇山西段现存唯一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型室内空间建筑,是蛇山西段历史上作为武昌古城重要风景游憩地和城市景观地的珍贵历史遗存,同时还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纪念地,具有多重重要的城市文化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民国首义公园旧址中山纪念堂外观现状航拍(笔者摄于2024年4月)

 

 

 

 

民国首义公园旧址中山纪念堂室内外现状(笔者摄于2024年4月)

   在实地走访查勘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武昌蛇山民国首义公园片区历史文化资源现状令人堪忧,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环境脏乱差,历史文化氛围荡然

   历经百年沧桑,原乃园园林景观和建筑已消失无存。蛇山南坡原首义公园主体部分,虽尚存陈友谅墓、陈定一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建筑,但被后期民房棚户包围,私搭乱盖、违章停车,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等现象严重,历史风貌受到很大破坏,作为辛亥革命纪念地和武昌古城重要历史景观的尊严荡然无存。

陈友谅墓、中山纪念堂旧址南侧现状航拍(笔者摄于2024年4月)

  2.部分历史建筑保存状况堪忧,安全隐患大

   在民国首义公园现存历史建筑中,中山纪念堂尚无文保身份,成为遗珠之憾。其令人堪忧的保存现状,与其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极不匹配。该建筑曾被作为剧场使用,近年来则作为附近居民麻将室。其建筑结构老化,年久失修,屋面原盖琉璃瓦已被大量揭换,室内空间亦有所改动,被后期分割区隔。其木构梁架虽总体保存尚完好,但亦已老朽,且多私接乱拉电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3.交通条件差,与周边旅游资源未能有机贯通

   由于长江大桥的修建,民国首义公园旧址成了闹市中的交通死角和“灯下黑”区域。事实上,周边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往来人流密集,极具网红人气和城市烟火气。其西侧毗邻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南侧靠近大成路美食街,东面紧邻司门口商圈,与黄鹤楼公园西门亦相隔不远,北面与正在改造升级中的民主路、斗级营片区更是一路之隔。然而身处其中的民国首义公园区域,却未能与周边这些人气旅游资源实现有机贯通。其与长江大桥桥头和大成路美食街之间虽步行可达,但需穿过杂乱的居民区,旅游体验不佳。与斗级营、户部巷之间,则被长江大桥引桥及京广铁路阻隔,虽近在咫尺,却难以畅达。

  二、加强和改进民国首义公园历史遗迹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

   武昌蛇山民国首义公园片区,是武昌古城内的重要历史文化承载地,具有突出而极富特色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武昌古城保护开发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区域。进一步加强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并有效做好其利用开发,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进一步擦亮武昌辛亥首义之城名片,挖掘统战历史文化资源

   武昌是辛亥首义之城,这一光荣历史是武汉作为“英雄城市”的重要底色。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亲临武昌并登上蛇山,更为这座古城留下了光荣的革命记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武昌地区辛亥革命相关历史遗存已消失无存,而首义公园旧址作为近代武昌重要的辛亥革命纪念地,并至今仍保留有民国时期的中山纪念堂,所在区域更在民国元年为孙中山先生亲临,其革命历史意义和统战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加强和改进相关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将能够进一步助力武昌挖掘和弘扬辛亥首义文化。

  2.助力武昌古城保护发展和武汉长江文明之心建设

   民国首义公园地处武昌古城核心地段,与长江大桥、黄鹤楼、户部巷、大成路等热门旅游景点毗邻,其本身亦保留了若干重要历史遗迹,承载了重要的古城历史文化,是武昌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中应予重点关注的题中应有之义,更可作为武汉打造“历史之城”和建设“长江文明之心”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其所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对其进行妥善保护和改造利用,将能有效提升大黄鹤楼景区乃至整个武昌古城片区的文化旅游品质,激活周边一系列旅游资源的有机互动。

  三、加强和改进民国首义公园历史遗迹保护利用的具体建议

   鉴于武昌蛇山民国首义公园片区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在前期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历史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笔者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抢救性修缮中山纪念堂,列为文保单位并加以适当利用

   正如前述,位于陈友谅墓东侧的原民国首义公园中山纪念堂旧址,是蛇山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大体量传统木构建筑,更是近代武汉重要的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纪念建筑,其突出的历史文物价值不言而喻,但至今仍未被列为文保单位,现状亦十分堪忧。因此,应尽快开展针对这一建筑的抢救性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消除建筑安全隐患,并建议将其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妥为修缮保护的基础上,应认真研究对这一重要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方式。建议将其改造为一小型室内展览及文创空间,在其中布置一“孙中山与武汉”小型专题展览,并介绍武昌首义公园园史,同时保留适当空间作为文创销售及茶歇空间,恢复和延续历史上首义公园作为市民游憩地的既有传统功能。

  2.改善提升民国首义公园片区景观环境与旅游体验

   针对民国首义公园片区的环境现状,应加以综合治理和改造,实现该区域景观环境与旅游体验的有效改善提升。近期应对本区域内的车路、步道、山体、花木等进行综合改造和优化,提升其景观效果。对占据首义公园旧址内的后期民房进行综合整治,拆除违章搭建。同时应立即着手进行中长期规划,对乃园幼儿园以北的占据蛇山南坡部分山体的后期民房,应予以拆除,恢复蛇山山体,使陈友谅墓和中山纪念堂重新获得开敞的前景和优美的环境。对现状黄鹤大剧院(黄鹤戏楼)进行改造升级,精心组织高雅、时尚的文化演出,使之成为与本片区历史景观与文化氛围相匹配的艺术殿堂。

  3.实现与周边大黄鹤楼——武昌古城片区旅游资源的有机互动

   民国首义公园所处位置为武昌旧城核心区,其周边与众多旅游景点、人气街区相毗邻。在对其本身进行修缮改造的同时,应在大黄鹤楼——武昌古城景区综合规划的大视野下统为思考,使其与周边景点贯通和互动,有机融入古城大文旅的整体布局中。就此,笔者特提出以下两点具体建议:

  (1)规划修建“黄鹄山绿道”。可在首义公园旧址基础上,向东西两侧延伸,打通西起长江大桥通车纪念碑,东至司门口解放路的蛇山南坡横向游览动线,依山修建可供游人步行游赏的“黄鹄山绿道”,以陈友谅墓、中山纪念堂为主景,并在沿途点缀相应花木和景观建筑,使游客可从武昌桥头一路向东步行游览,直至司门口商圈。此一步道的修建,不仅可以打通民国首义公园区域的横向交通,更能使游客得以更加便捷舒适地步行至司门口,从而突破长江大桥和京广铁路的阻隔,有效实现与户部巷、斗级营片区乃至更东侧黄鹤楼公园的有机衔接与贯通。

  (2)改造首义公园路为步行街。首义公园路原为民国首义公园大门内的主干道,是民国时期由大成路进入公园的主要通道,其上原建有首义公园大门和武昌首义纪念坊。此后该路变为城市道路,大门和纪念坊均被拆除。该路北抵蛇山脚下,为一断头路,作为机动车道路意义不大。建议将之改为步行街,并根据历史照片等文献资料,在其中恰当位置复建民国首义公园大门和武昌首义纪念坊,重现民国首义公园的历史景观。同时,该道路亦可与前述拟建之“黄鹄山绿道”在黄鹤戏楼处相连,共同构成本区域的“T”字形游览干线,从而将南侧的大成路美食街及夜市与民国首义公园区域连成一气,实现二者的有机串联,扩展大成路美食街的游览纵深。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