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十二、为国捐躯魂归中原
蓝天蔚在鄂西的护法斗争,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关心和支持。按照孙中山的指示,蓝天蔚在与北洋军阀展开斗争的同时,仍努力做西南方面的工作,期望西南各军“翻然憬悟,共成会师盛举”。当时蓝天蔚的部队驻扎在四川万县、夔州(今奉节)、巫山一带。
1920年夏秋之间,四川爆发了川、滇、黔军阀间大规模的内战。10月,正在重庆准备召开国会和组织军政府的李烈钧等国民党议员175人被逐出四川,蓝天蔚率鄂西靖国军退驻湖北恩施、鹤峰一带。10月27日,孙中山针对当时西南局势,在沪给蓝天蔚去函,指示:“川事已不可收拾”,“正宜协集各省涣散之力,为一巩固团体,以助湘中民党,统一湘省,确定根基,然后用湘力扫除游勇,以统一两广”。蓝天蔚遵照孙中山的布置,将分散在川、鄂、湘边界的各支分散的护法武装力量统一起来,组成鄂西靖国联军。接着,蓝天蔚率鄂西联军进入湘西,欲与李烈钧、朱培德、杨益谦部以及湘西民军林修海等会合。但是,这期间湖南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倾向孙中山的程潜一派将领失败。11月,蓝天蔚被迫率鄂西联军退据鄂西一隅。
11月28日,孙中山由沪到达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准备兴师北伐。孙任蓝为鄂西联军总司令。蓝天蔚心情振奋,积极配合孙中山“分道出兵,联军东下,会师武汉”的战略决策。然而,这时鄂西的情况发生变化。北洋军阀大军压境,企图消灭鄂西联军。加之联军粮食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公知川援不可恃,与其坐而待亡,曷若伸义而死!”蓝天蔚被迫孤军东征。
1921年1月,蓝天蔚率鄂西联军迎战盘踞在长江上游的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部。鄂西联军分三路东下,蓝天蔚任胡廷翼为中路指挥官,率所部及易继春、关克威、孙彬各部,并豫军之一部由大支坪、野三关从正面进攻宜昌,任颜德胜为左翼指挥官,率所部由建始以东进取宜昌后方;任吴醒汉为右翼指挥官,率所部由鹤峰、长乐进攻宜都;任王安澜为预备队指挥官,率所部为各路策应;以李化民及湘军张学济两部镇慑后方;蓝天蔚亲赴前线督战。联军前敌迭获胜利,但是,狡猾的北洋军阀用巨款买通了鄂西一带的土匪,这些号称“神兵”的土匪在后方大肆烧杀抢掠,袭击联军,刚刚组建起来的鄂西联军,在敌军的前后夹击下终遭失败。
蓝天蔚率部队约三千余人往四川方向撤退。当联军撤退至川鄂交界处嵩坝一带时,突然遭到与北洋军阀勾结的川军阻截。时值隆冬,朔风刺骨,三军衣着单薄,军中无半日之粮,前有川军阻截,后有北军追击,形势危急万分。面临此状,蓝天蔚悲愤说道:“蜀为举义之邦,乃吾友也!何可操同室之戈。”为了挽救全军的生命,蓝天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拒绝了将士们的劝阻,亲往板桥川军营地进行谈判交涉。然而对方早有预谋设下圈套,蓝一到即被扣,先幽禁于夔州,后押往重庆。
1921年3月31日,蓝天蔚在重庆遇难,时年四十四岁。消息传开,三军同悲,“士民咸为泣下”。蓝的部下黄申芗曾赴广州哭告孙中山。1922年10月15日,黎元洪重任总统,北京政府为表彰蓝天蔚护法捐躯,开复原有官爵,追赠陆军上将,并将蓝天蔚生平事迹宣付国史立传。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师湖广会馆为蓝天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遗像四周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其中有幅挽联写道“威名与黄克强、蔡松坡并峙,共和争铁血,后先炜碧各千秋。”以表彰蓝天蔚的革命功迹。在他的遗作中见有“此生端为国家来”之语,充分表达了蓝天蔚一生为国为民的革命壮志。
1928年,蓝天蔚的遗体归葬武汉,灵枢先厝于武昌大东门外长春观,后公葬于卓刀泉伏虎山麓。墓前矗立着白色方柱形纪念碑,上写:“陆军上将蓝公天蔚之墓”。陵墓四周以白玉栏护围,章太炎曾写有墓志铭。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曾给予修整。1956年被列为辛亥革命烈士陵墓,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墓被毁,1981年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复。
蓝天蔚的革命事迹,流传于燕山南北,长城内外和长江流域,深为后人钦敬。
(作者系蓝天蔚侄女、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