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11月14日上午,牯岭美国学校协会会长史蒂夫·哈恩斯伯格(何云龙)先生及鲁兹主教后裔一行八人寻访汉口鲁兹故居。活动由江岸区博物馆馆长洪明凯、饶海鹰组织并主持,市、区外事及文旅部门相关领导和中南民大聂力等参予接待工作,人文武汉王汗吾、韩少斌、方宏等也应邀参加这一活动。
在故居前简短的欢迎仪式上,双方分别致辞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相互介绍致意后,客人饶有兴趣的参观了这座充满厚重历史感的这幢小楼。虽然小楼除了简约的介绍,内部已无和鲁兹相关的物品,但大家还是仔细的打量着这里的一切,甚至通过狭窄的分段楼梯爬上了阁楼,不放过每一个空间,体会着与祖辈的联系。随着相互间逐渐热络,大家坐在会议室里聊起双方共同的话题中国人民的朋友--鲁兹主教。
鲁兹及家人与殷德生及家人
鲁兹,中文名吴德施(1870—1945年),美国人。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院和剑桥神学院。1896年11月由美国圣公会派遣来中国,任武昌高家巷圣约瑟堂牧。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改任汉口圣保罗堂堂牧。1904年11月,任湘鄂皖赣教区主教。
曾支持中国会吏胡兰亭、黄吉亭等创办传播西学和含有反清倾向的书报阅览室日知会。在其支持下,日知会总部设在武昌圣公会高家巷教堂。日知会被破坏,刘静庵等9人被捕,鲁兹亲自出面营救。
武昌首义时,鲁兹主教为汉口救灾委员会的主席,亲自部署救灾工作。当“阳夏保卫战”在汉口激烈进行之际,鲁兹主教把临近火线的圣保罗堂改成一座临时伤兵医院,为革命战士服务。他的夫人顾美玉就是这个医院最出色的医护人员。她还经常佩戴着红十字会的臂章,往来于火线,巡逻于街巷。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后,湖北都督和副总统黎元洪曾颁发给顾美玉一枚奖章,嘉奖她在辛亥革命中作出的贡献。
蒋介石围剿苏区,鲁兹在美国教会刊物《传教精神》1933年2月号发表文章,比较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政局。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红军苏维埃政府廉洁奉公为人民的情况,从而增进了美国人民与受欺骗的美国信徒对中国共产党与红军本质的了解。
鲁兹身处中国近代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与蒋介石、宋美龄保持着多年的交往,冯玉祥、孔祥熙、宋子文、张群、吴国祯等也是其座上客。但他对中国人民及其革命事业保持深切同情,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帮助过周恩来脱离险境。
前排左起,博古、吴德施主教、周恩来、王明
在抗战初期也参加八路军驻汉办事处的许多活动。与周恩来、宋庆龄保持着友谊并接待过彭德怀、白求恩、施特郎、史沫特莱、苏伊丝等等。周恩来在鲁兹回国之前,亲笔书写两幅题词赠给鲁兹。题词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吴主教在华四十年的最后宝获”。“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这是我们希望吴主教带回国去的福音!吴主教念存。周恩来”。
鲁兹在回国后主要从事重整道德运动,被称为“重整道德运动的精神领袖”。1945年在家乡逝世。鲁兹主教所服务的圣公会在汉创办两所高等学府和多所中小学,以及同仁医院等慈善机构。武汉有许多第一次都与之相关。
历经八十多年后,鲁兹家族再次踏入这座小楼,让人不禁感慨万千。王汗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鲁兹故居背后的故事及这个地方的变迁,并为客人赠送了自己编著的《汉口五国租界》。韩少斌谈到了鲁兹在武汉的其它过往以及圣公会在武昌还存在的旧址遗迹。江岸区博物馆赠送了富有地域风情的精美折扇。
客人们不远万里送来了部分旧居历史及家族照片,还有鲁兹曾孙女吴美庐所著的家族史《庐山组曲--从西方到东方的爱情之歌》。这本英文版的著作犹为珍贵,连夜借助翻译软件,半读半猜的一睹为快。该书通过家族所珍藏的信件、日记,以独特的家庭视角,描写了鲁兹善良、正直的一生,在读者的眼里不光是伟岸的身躯,更是有血有肉丰满的形象。既有鲁兹浪漫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有夫妇对共同事业不懈的追求,还有对子女的挚爱与教诲,更多的是对普通的中国人真挚的情感。也正是这样的榜样作用,他们的子女在各自的领域,继承和发扬了他们的愿景。
大儿子约翰是一位国际记者和作家,在长期报道活动,不乏与中国前途休戚相关。他是第一位采访鲍罗廷的外国记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他是受邀来华的记者之一,参与了对周恩来总理的采访。约翰一回到美国就向《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报道了他对周恩来总理的访问。1974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医院接见约翰,他是总理最后接见的两位美国人之一,约翰临走时,周恩来总理说:“中美之间的大门不应该关上。”回美国后,约翰开始撰写名《周》的周恩来传,并于1978年出版。
次子洛根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后不久就回到中国,参与武昌同仁医院(武汉第三医院的前身)发展,曾为罗瑞卿治疗手疾。洛根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要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信念,让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选择回国,虽然他曾被日本人软禁、被迫为日本人工作,最终他带着家人设法逃脱,从海上转至东南亚,通过滇缅公路,最终到达云南喜州,继续在中国的国土上用自己的医术为中国人民服务。抗日战争结束后,洛根带着家人再次返回到中国并在医院工作。他和家人直到1951年才不得不离开中国。
主教的大女儿弗兰西丝从小学习钢琴,从美国的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中国。在母亲去世后,她继承了母亲的工作,成为鲁茨主教得力助手。在抗日战争期间,她曾经和父亲专门为抗战在海外募捐钱款,也在中国义演,并购买前线急需物品,亲自带领一个国际代表团和两卡车急需的药品用品,去山西东南解放区慰问,受到八路军总部领导的接见。1938年4月,她和父亲一起离开中国。
《庐山组曲--从西方到东方的爱情之歌》
1971年,约翰回国时,还带了一封周恩来总理邀请弗兰西丝·鲁茨·哈登和丈夫来中国举办音乐会的邀请函,哈登夫人收到邀请函后开始谱写《庐山组曲》。1972年10月3日,哈登夫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双钢琴音乐会,《庐山组曲》全球首演,并且是他们北京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音乐会上,哈登夫人用中文向观众致辞,将她的《庐山组曲》献给“全世界的中国人民”。这次演出是尼克松外交努力与中国建立文化关系的一部分。
1987年4月,哈登夫妇受邓颖超和外交部部长黄华的邀请再次来华演出,他们与北京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了《庐山组曲》。
历史上中美民间交流的美好故事不在少数,鲁茨家族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跨越几代人的友谊,加深了两国人民彼此的理解和认同。活动一直在热烈的气氛中延续,由于行程的安排而显得意犹未尽,但客人们仍在故居前流连不舍。
鲁兹是值得我们怀念的朋友,正如当时的领导人所发的唁电:“我们深切哀悼鲁茨主教的去世,因为他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朋友,而且是为中国人民福祉坚定和理解的工作者,许多中国朋友将深深地怀念他的精神信仰,然而,这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和最热烈的友谊。”
王汗吾老师为客人们介绍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