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志士 > 辛亥功臣高振霄(2)

辛亥功臣高振霄(2)

辛亥革命网 2015-01-15 11:2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高中自 查看:29097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文中历史的再现了100年前,辛亥革命“甲等功臣”、武昌首

  (二)

  高振霄早年参加同盟会,后创办德育会,接着组织德育会与共进会合并成为共进会骨干。辛亥革命前夜,各种进步团体众多,活动非常活跃。他们各抒己见、跃跃欲试,却群龙无首。合并组织、统一纲领为当时革命潮流发展之必然。高振霄与首义“三武”等携手将共进会与文学社合并终成为武昌首义的发起组织与领导机关。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楚风汉韵铸就了湖北人的铁血精神。当时,有志之士竞相组织团体,接纳同志。仅湖北各种进步党派组织包括共进会、文学社、群学社、铁血军等多达数三十余种。其中共进会和文学社为当时并驾齐驱的主要革命团体,在新兵发展的革命势力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共进会是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织。1907年秋成立于日本东京,由张百祥、孙武、刘公、焦达峰、邓文挥等组织发起。1909年孙武、焦达峰在汉口设立共进会。1910年冬,武汉德育会、忠汉团、自治社等并入共进会,成立共进会鄂部总会,吸收会员二千多人。文学社也是湖北革命团体中颇具实力的组织,于1910年由同盟会历经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改名成立,蒋翊武任社长。文学社在新军发展三千多人,成为湖北新军重要的革命力量。将其两组织联合,形成一种规模力量正是革命成功的关键。自1911年5月起,共进会和文学社就开始就联合的问题进行谈判,但是由于两大组织人员出身、观念等差异,联合一直存在障碍。共进会的领袖们认为文学社是头脑简单的士兵组织,文学社则不愿接受从日本归国的、文化水平较高、阶层较高的共进会领导。据蔡寄鸥《鄂州血史》记载,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对本方参加联合会谈的陈孝芬说:“铁侯(陈孝芬的字),我们都是丘八,他们都是穿西装的洋老爷,穿长袍套马褂的秀才老爷,计谋又高,派头又大。他们也瞧不起我们,我们也缠不赢他们,你当心,莫上他们的当咧”。陈孝芬的回忆文章也提到:“孙武去后,蒋翊武执我手曰:‘铁侯,合作固好,但是他们出了洋的人是不好惹的,我们一定会上他们的当’。”由此可见,当时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他们各抒己见、跃跃欲试却群龙无首。合并组织、统一纲领为当时革命潮流发展之必然。此时,高振霄一方面与郑江灏、谢石钦、黄丽中、向炳焜等人组织发展德育会。强调“天下兴亡,视民德兴替,应修私德以完人格,重公德以结团体”,希望通过国民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社会风尚培育、团结团体的塑造,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的。另一方面,他积极促进德育会与共进会的合并,壮大革命力量。同时,高振霄作为共进会骨干与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共进会会长孙武、骨干张振武(时称“首义三武”)等主要领导成员,致力于各革命团体之间的团结合作。“次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高振霄与刘复基周旋于两组织之间,力进联合”1。通过各方努力,文学社与共进会终于实现联合,成为武昌起义的发起组织与领导机关。

  建立新政 坚守武昌 捍辛亥革命成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当日晚,高振霄、张振武、陈宏诰等人成立法治处,连夜起草并颁布政府《刑赏令》后又出台“军令八条”,遍贴全城,并派人沿街演说,安定人心。首义成功后,高振霄等革命党人第一时间赶赴“谘议局”组建新政府,成立了参谋部、军需部等重要政府机构;筹组民政部,颁布新政府文告;成立招纳处,云集革命新军上万人。后又建立总稽查,使各级政权被牢控在革命党人手中。汉阳攻陷后,坚守武昌,誓死捍卫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8月19日),武昌首义当日

  1911年10月10日晚七时,驻扎武昌城内步兵工程第八营程定国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之,“武昌城内外各军,咸如约而应,设炮楚望台,击督署,总督瑞澂、统制张彪、藩司连甲,一干文武官吏皆逃遁……。此时的武昌城内,弹雨横飞,人心惶惶,火炮声、枪声、哭喊声响彻一片。居民良莠麇集,地方流痞,乘隙假冒义军名义,趁火打劫。或于居民之家,以保护为名,讹索钱文;或于巷衙,以搜查为题,掠劫行人行囊。更有甚者,一些民族极端主义分子残杀无辜旗人孺妇。高振霄见此状心急如焚道:“如果不及时制止城中的滥杀无辜,就是攻下楚望台,占领总都督署,也会遭到广大城镇居民、百姓、商人甚至国际舆论之反对和谴责,将会引起更大的国际纠纷和流血冲突,更难有武昌起义之最终胜利”。高振霄当即与张振武、陈宏诰诸君商定,申军政府成立临时执法处及设稽查队,并推举程汉卿为执法处长。执法处命令道:“光复之际,人心未定,且民军已募集数军队,尤应严加维持”。连夜起草并颁布政府《刑赏令》。《刑赏令》中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等条。后又出台“军令八条”,遍贴全城,规定:“义军举动,总宜文明,军队中上自都督,下至兵夫,均一律守纪律,严禁滥杀,不准私放枪声,违者斩。擅入民家,苛索钱财及私行纵火者斩”。高振霄还亲自率领稽查队边沿街巡逻,边沿街演说,安定人心。见有路近问谋[遇间谍]与旗民等,均不准擅杀戳[戮],必须送交执法处审理处置。首义翌日,他们又以军政府照会各国领事,声称“对各友邦,益敦睦谊,以期维持世界之和平,增进人类之幸福”。照会宣布: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担任;各国既得权利和在华外人财产,一体保护。

  武昌首义成功能否坚持得住,重要一点是要赢得广大民众包括商人、华侨的支持,特别是要争取国外势力对起义的同情并使其保持中立立场。否则,武昌首义胜利成果会马上丢失。当时汉口设有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和瑞典、比利时等十一国领事馆,他们对武昌首义的每一个行为均非常关注。他们在观望、在徘徊、在指手画脚。由于执法处护城组织严密、处置果断,武昌城内秩序及时得到恢复,将爆发的战争没有波及租界,没有影响到帝国主义者在华的利益,使得国外势力不得不摆出一副“中立”的姿态。当时革命党人以此炫为外交上的一大胜利。东京报纸盛赞革命军“深合文明举动”,巴黎报纸认为革命军“明智异常”。后来有人回忆道:“军队寄寓民家,绝不妄取一物。如有所借贷,必按时交还。升米斤油之类,请其勿用交还,亦必坚决偿还。至于买卖,则公平交易,不见强买勒卖的行为。”武汉地区的良好秩序使帝国主义分子惊讶,他们不得不承认:“武昌到处人满,商店都开门,生意很好,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也没有想到,革命军在这里统治着,秩序竟然很好!”革命党人以文明使、法治行,为首义成功开了个好头,为整个起义期间做出表率,以至使湖北革命军始终纪律严明。

  ——高振霄、张振武、陈宏诰、程汉卿等在战火纷飞的武昌城组织成立“军法处”颁布《刑赏令》、《军令八条》,并派人沿街演说,维持秩序,安定人心。为赢得了武昌广大市民、商人、华侨的支持及国外势力的中立与同情,为最终赢得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立不朽功勋。同时表明“武昌首义”它也是古今中外历史上通过革命(暴力)手段成功夺取政权且流血和牺牲最少的起义之一。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