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2)(3)

《辛亥首义史》(连载2)(3)

辛亥革命网 2021-06-11 14:0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697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主创、张笃勤协助完成的《辛亥首义史》,共60多万字和700余幅图片的巨著,对辛亥首义史提出了大量新观点。

  1908年3月黄兴领导钦廉上思起义(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

  1908年4、5月黄兴与会党首领黄明堂(1866—1938)发动云南河口起义(又称戊申河口之役),

  1908年11月熊成基(1884—1910)等发动新军举行安庆起义(又称戊申安庆之役),

  1910年2月倪映典(1885—1910)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又称庚戌广州之役),

  1911年4月,黄兴、赵声(1881—1911)率同盟会精英举行广州黄花岗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

  上述反清暴动的模式大略相同:党人在华侨社会及外国友人处筹集资金、武器,编组敢死队,对边境地区(广东、广西、云南)清方军政机关展开外科手术式的突击;内地(江西、湖南、安徽)起事则多依靠会党或小股新军之力。

  历次武装暴动,皆称悲歌慷慨,然而起义者与当地社会并无多少联系,势单力薄,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扑灭下去。

  相形之下,辛亥秋季的武昌起义则顿成燎原之势,其原因盖出于格局大不同于以往:革党在起事城市有较广泛的社会关系,暴动主力是实行“抬营主义”的革命党人争取过来的新军主力,起义者有着较完整的组织系统,虽起事仓卒,然大体能遵循既定方略运行——

  10月10日傍晚一处举义,多处响应,经一夜激战,便夺取中心城市——湖广会城武昌;

  11日在湖北省谘议局宣布成立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首次在中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行使职能的共和政权;

  汉阳、汉口相继于11、12日光复;

  11月初公布宋教仁(1864—1912)草拟的具有宪法性质的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将共和宪政纲领昭示天下;

  10月18日至11月27日,民军[12] 在汉口(时称夏口)、汉阳与南下的北洋清军主力鏖战月余,此为辛亥革命期间最大规模的战争。“阳夏之役”四十天间,湖北各州县竞起响应,湖南、陕西、山西、江西、江苏、广东等省纷纷反清独立;

  故“辛亥首义”之“首义”,第一层含意是首次举义成功。

  “首义”的第二层含意是,经武昌新军暴动的沉重打击,沿袭267年的清王朝及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之倾覆成为定局。

  “辛亥首义”的全新意义更在于:秦汉以来的多次农民起义及贵胄夺权,皆取乡村暴动或宫廷政变形式,以改朝换代为目标,新的王者皇袍加身,国体、政体却全无变更,君主专制一仍其旧;而辛亥年秋季的新军起义,发生在近代文明(机器工业、铁路枢纽、航运中心、近代文教、洋操军队、新式传媒)及近代人群(工商资本家、产业工人和手工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新军官兵)聚集的大都会,是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城市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方有建立的基础,并能以共和宪政号召天下,各省纷起景从响应,正所谓——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13] 此诚为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简言之,“辛亥首义”在两个关键环节上开创先机:

  (一)以武装暴动击碎两百余年清王朝的统治机器,终结沿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

  (二)以湖北军政府建立和《鄂州约法》颁布,昭示了近代意义的民主共和政治模样。

  这一破一立的两个侧面,虽然都留下种种未竟之业,有待后人继续努力,但其开辟之功都是前无古人的。本书探讨这既破且立的首创之举,记述其始末,追究其来龙与去脉,题名《辛亥首义史》。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