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4)(2)

《辛亥首义史》(连载4)(2)

辛亥革命网 2021-06-11 14:0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3293
在中国,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近代性城市起义,发生在武汉这一较为后起的腹地都会。这次城市起义从酝酿、爆发和取得相当程度的成功,皆植根于近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积淀。

  一、武昌

  武汉三镇中历史悠久的是长江东南岸的武昌。

  今武昌,秦时属南郡,西汉南郡分置江夏郡,领十四县,今武昌属其中沙羡县(县治在涂口,即今金口)。

  东汉末三国时期,公元221年,东吴孙权改鄂县(梁子湖入长江口)建“武昌”(取“因武而昌”之义),从建业迁都于此(229年还都建业)。此“武昌”并非今之武昌,而在今之鄂城。

  两年后,即黄武二年(223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又名黄鹄山,俗名蛇山)筑“夏口城”,并将江夏郡治移此。又在黄鹄山头筑军事了望台,后演为“黄鹤楼”。位于今之武昌的夏口,兼为军事城堡、船埠、商镇,东汉学者蔡邕撰《汉津赋》(“汉津”指汉水,当然包括汉水入江口一带),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导财通货,懋(贸)迁有无。”南朝刘宋时期在此处新置“郢州城”,为地区行政中心。隋开皇九年(589年)设江夏县,县治在夏口城。唐时扩建为鄂州城。从唐至宋,此处是鄂州的治所,称“鄂州城”,又称“江夏”。南宋文豪陆游《入蜀记》描绘此处“楼阁重复,灯火歌呼,夜分乃已”,“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元代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治所在江夏(今武昌),此处俗称“上武昌”,原名武昌的下游处(今鄂城)则名“下武昌”。从元明开始,“上武昌”成为湖广省、武昌府、江夏县的治所,“武昌”渐成此地专名,而“下武昌”则改称鄂城。总之,自三国至元明,有一个“武昌”与“鄂城”两地称号对换的过程,论古今地望之变,不可不注意于此。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扩建城垣,将宋元鄂州城向外扩展。城区范围东起双峰山、长春观,西至黄鹄矶头,南抵鲇鱼套,北到塘角下新河岸,城垣周长达16.32华里,开辟9个城门:东侧的大东门、小东门,西侧(沿江)的竹簰门、汉阳门、平湖门,南侧的新南门、保安门、望泽门,北侧的草埠门。明嘉靖间城门名称作雅化更改:大东门更名宾阳门、小东门更名忠孝门、竹簰门更名文昌门、新南门更名中和门、望泽门更名望山门、草埠门更名武胜门。城墙外开掘有一道长达20多里的宽深护城河。明代武昌城在空间结构上与历代武昌城最大的不同,就是城中有城(楚王府)。楚王府位于武昌蛇山中峰高观山南麓,坐北朝南,西邻长街(今解放路),东至阅马场,南抵大朝街(今复兴路)。整个楚王府呈长方形,东西宽2里,南北长4里,内有房屋800多间,此外还有御菜园、长春寺等,处于武昌城中央。当时武昌城内各级衙署分布于楚王府北边和西边,楚王以下的郡王府排列在楚王府东边和北边。明末,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攻破武昌城,楚王府被焚毁。

明代武昌城与楚王府(转自《武历史汉地图集》)

  从明代武昌城地图可以看到,在城南竹牌门(文昌门)外标有金沙洲。明代金沙洲是长江商船停泊港和湖广漕粮交兑口岸,明代中叶达到鼎盛,当时有长街8道,居民数万家,号称四民辐辏、百货云集的“东南都会”。

明末武汉三镇图(据方志图改绘)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