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50)(4)

《辛亥首义史》(连载50)(4)

辛亥革命网 2015-07-15 09:5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838
11月23日,大汉民国军的军旗在资州城上飘扬。端方一死,邓承拔及下属军官,相率走避,群推陈镇藩为统领。部队编作步兵四营,炮兵一队,官长由士兵推任。

  十四、福建 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响应

  闽浙总督为满人松寿,福州将军为满人朴寿,均驻福州。新军第十镇统制为孙道仁,不受松寿信任。新军弹药被旗人控制。

  福建革命党人力量较强,黄花岗烈士中闽人最多,其同志常思再起,一闻武昌起义,即加紧准备。孙道仁思想比较开通,党人与之联系,孙便于11月5日加入同盟会。党人同孙约定,起义事成即举孙为都督。党人于11月8日夜起事。新军因得孙道仁指示,未作抵抗。党人所率武装未遇抵抗,即于11月9日清晨入福州城。总督松寿吞金自尽。

  9日上午,党人在督署大堂升旗,拥孙道仁立于旗下,孙发表了就职演说。10日晨,旗营以旗下街一带作阵地,抗拒民军。民军火焚将军衙门,大火烧至旗下街一带,福州将军朴寿被擒杀,旗营投降。战斗不过数小时即告结束。

  福建军政府成员主要是同盟会员,曾颁布过一些富于革命精神的政令。

  福建光复,原由湖北新军派赴福建的许崇智和彭寿松起了积极作用许崇智字汝为,1898年由湖北派赴日本士官学校,因年幼身短,延期入校,故毕业于士官三期。彭寿松,湖南人,先在湖北运动革命,再赴福建。[事迹详见《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许崇智后任闽军北伐总司令,1911年12月率一协北上,在烟台一带与清军作战。

  十五、广东 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十九日(1911年11月9日)响应

  广东与福建同日响应,但福建自省城福州发难,各属传檄而定,而广东则先由各属举义,威逼广州,促成省城反正。

  武昌起义后,党人胡汉民、朱执信积极组织惠州等地武装暴动。10月中旬,新任广州将军凤山在广州南门被党人李沛基炸毙,省垣震动。两广总督张鸣岐、第二十三镇统制龙济光、水师提督李准均如惊弓之鸟。10月底,广州各界士绅策划“自保”,促张鸣岐宣布独立,张鸣岐也表示认可。但当阳夏之役民军失利、清军获胜的消息传至广东,张鸣岐又改变主意。10月29日晚,广东民众树立“广东独立”白旗致贺,张鸣岐令龙济光派兵扯去旗帜、灯笼,并出示禁止。因而引起党人愤恨,转而运动各属起义,于是顺德、香山、惠州、韶关各地纷起反正,形成对省垣广州的包围之势。

  11月初,张鸣岐目睹省内形势已无法控制,全国易帜独立省份也日益增多,便与龙济光、李准商议,决计宣布“独立”。咨议局开会举张鸣岐为临时都督,龙济光为副都督。这些镇压黄花岗起义、屠杀革命志士的刽子手居然成为新政权的都督,这自然引起革命党人的强烈不满,遂发表宣言,要求审判张鸣岐。张闻讯,夜乘英舰逃往香港,其他官员亦作鸟兽散。12月17日,李准亦逃。

  张鸣岐既走,广州各团体复在咨议局开会,公举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胡汉民未到职以前,由混成协统领蒋尊簋暂代都督。胡汉民时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后,胡汉民亦辞去秘书长,回广东都督本任,蒋尊簋则回浙江任都督。

  十六、重庆 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初二日(1911年11月22日)响应

  四川风起云涌的保路风潮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之一,但由于四川偏处西南,交通不便,全省反正,建立新政权却比较晚。

  武昌起义前,四川党人在各地举行过多次起义,均被扑灭下去。1911年10月,保路同志军扩展全川,保路运动已由立宪派领导的请愿活动渐渐演变为反清武装斗争。武昌起义消息传入四川后,重庆同盟会员朱之洪、杨庶堪、张培爵等展开了紧张的起义准备工作,他们又得入川鄂军中党人的协助,并与重庆各界取得默契。11月5日,新军排长、同盟会员夏之时在龙泉驿发动新军起义,随之东下,沿途附者多至三百人,抵重庆与张培爵会合。有了起义新军的支援,张培爵等重庆党人于11月22日在朝天观会集各界民众,通令重庆知府兼警察总监钮传善剪发缴印,宣布重庆反正,建立蜀军政府,巡防营统领李湛阳也表示赞成革命。大会推举张培爵为蜀军政府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所发告示即用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的宣言。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