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根据这一总计划,吴禄贞率部进出娘子关,驻保定—石家庄一线,一面获取第六镇辎重,一面电奏清廷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更认定吴禄贞是革命党,但担心将其撤职会激起兵变,遂授予吴禄贞署理山西巡抚以示笼络。吴禄贞在石家庄扣留由北京运往在汉口的冯国璋部的械弹,拟截断京汉铁路。这对正在湖北作战的北洋清军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威胁。清廷(一说为载涛,一说为袁世凯)便命曾被吴禄贞革职的原第六镇协统周符麟倒吴,周符麟前往石家庄,召集第六镇军官会议,以重金收买被吴禄贞倚为心腹的标统马蕙田(时任吴的卫队长),利用吴禄贞性格粗豪、缺乏防范的特点,于11月7日由马蕙田率众剌客,冲入石家庄火车站站房,将正在批阅文牍的吴禄贞及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枪杀。其时办公桌上正摊放着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的来电,电文称,张绍曾响应吴禄贞领导的反清起义,“愿率所部健儿,以供驱策”[ 见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吴禄贞》,载(台湾)《革命人物志》第二集。]。
吴禄贞北方举义,功败垂成,失在大意。钱基博评议道:
禄贞性坦直,不疑人,将兵十载,吏卒深夜谒见,未尝陈兵卫,故及于难。……《易》曰:“几事不密,则害成。”此其所以失身而丧元欤?[钱基博:《吴禄贞传》,《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吴禄贞被刺,北方革命顿失重心,原已汇集于天津的党人只好散去。如耿伯钊与何成浚等转赴上海。革命派丧失了一次夺取袁世凯后院、直接进逼北京的良好机会。
武昌起义后南北军事对峙之际,革命党曾对吴禄贞北方举义深寄厚望。阳夏战争间,面对强大的北洋清军来攻,湖北军政府及都督黎元洪还颇有底气,原因之一是期盼吴禄贞在京汉铁路中段起兵,截断北洋清军后路。而吴禄贞遇剌身亡,此一战略构想化为泡影,民军阵营的悲愤与失望可想而知。诚如时人所说:
吴中途被剌,功败垂成,此不仅湖北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也。[万鸿喈:《辛亥革命酝酿时期的回忆》,《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吴禄贞的遇剌身亡,是当年的一桩大事,孙中山亦对吴禄贞的牺牲痛惜万分。南京临时政府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1912年3月14日,革命同志在上海张园召开吴禄贞追悼大会,孙中山在会上宣读了《悼吴禄贞》的祭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盖世之杰。
雄图不废,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壮心未己。
滦州大计,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建不世勋。
亚雨磨牙,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百身莫赎。[ 《时报》1912年3月17日。]
早在19世纪末,孙、吴便在日本相识,吴禄贞加入兴中会,祭文中“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即指此。孙中山对于时为士官生的吴禄贞的英武,留有深刻印象,并寄希望其运动新军,策应革命。祭文列举吴禄贞革命事迹(自立军大通起义、组织燕晋联军试图推翻清廷),赞其为“盖世之杰”。
黄兴也作《祭吴禄贞》,赞吴禄贞于武昌起义后,“驰赴三晋”,谋划反清的壮举。[ 见《时报》1912年3月17日。]
1913年11月7日吴禄贞遗体安葬于石家庄火车站,1982年迁葬石家庄长安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