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9)(2)

《辛亥首义史》(连载9)(2)

辛亥革命网 2015-03-31 10:0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390
根据相关研究估计,清末武汉地区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制造业约20多家。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惨淡经营,“费无量数之苦心,经无量数之痛苦,铢积寸累”。

  (四)武昌造币局

  以前武汉地区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市场流通的货币主要为制钱与银两。制钱是由官府鼓铸的圆形、中有方孔的铜钱。制钱的单位为文,每1000文为1串,。依官府规定,钱1串可换银1两,但在市场流通中,制钱与银两的比价经常发生变动。银两是一种古老的称量货币,自汉代到清代,政府收支与民间大宗贸易都用银两。清代武汉地区流通的银两分为元宝、中锭和小锞3种,其中元宝每个重约50两,中锭每个约10两,小锞每个重3至5两。制钱携带不便,交割盘点费事,银两种类复杂,成色不一,不同银两的换算繁琐,都给流通带来一定困难,尤其不能满足对外开放后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为此,1893年湖北当局援引广东成案,奏准在武昌三佛阁街设立湖北银元局,仿照外国铸造银元。银元因由政府统一铸造,同一造币厂所铸同一批次银元,成色、重量与面值一律,免去了以前银两流通必须经过公估局批估,不同地方不同成色的银两结算需要换算的麻烦,大大便利了异地大宗贸易的进行。湖北银元局所铸银元在晚清各省所铸银元中,成色较准,流通较广,因而得到清政府的肯定推广。据说,由湖北银元局铸造的这种银元,成为当今文物市场上的珍品,每枚可卖2-3万元。1902年9月,湖北当局在原铜钱局的基础上建立铜币局,铸造铜元。铜元是中间无孔、外形与银元类似的一种新型货币,面值单位文。湖北铜币局所铸铜币分当二十文、当十文、当五文、当二文、当一文5种,先铸100万枚试销,受到市面欢迎,后每天出30万枚仍供不应求,次年日产达100万枚,1905年日产最多时达到400万枚。据统计,铜元局共盈利估平银829.7万多两。湖北铜币局机器在清末为全国之冠,1905年全国有铜币局15家,机器864部,其中湖北铜币局一家就有机器150部。1910年,湖北银元局合并湖北铜元局,改称武昌造币局,厂址仍在武昌三佛阁街,占地面积达到2742平方丈,职工最多时达1200人。

  除上述大型企业外,武汉地区由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制造业,规模与影响较大的还有——

  建在武昌的白沙洲造纸厂、南湖制革厂、下新河湖北毡呢厂、兰陵街湖北模范工厂,

  建在汉阳赫山的湖北针钉厂、湖北官砖厂,

  建在汉口的机器焙茶厂、谌家矶造纸厂、桥口贫民大工厂,等等。

  根据相关研究估计,清末武汉地区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制造业约20多家。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惨淡经营,“费无量数之苦心,经无量数之痛苦,铢积寸累”[ 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湖北通志馆1947年版,第2页。],湖北终于以一隅之地,耸中外之视听,成为与李鸿章、袁世凯控制的北洋系统相并列的又一个洋务建设新中心。张之洞的势力亦“由武昌以达扬子江流域,靡不遍及。”[ 《文襄公大事记》,“张文襄在鄂行政”。]

  三、官办工业的特点

  晚清湖北的官办与官商合办机器工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

  尽管武汉民族制造业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以后,比东南沿海地区晚了30多年,甚至落后于同为内陆城市的兰州、重庆、南昌等地,可它一旦起步,便以矫健的步伐很快跻身中国制造业的先进行列。到1907年9月张之洞离任晋京时,武汉已经与上海、天津并列为中国三大制造业中心,在冶金、军工方面超过上海、天津而独占鳌头。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间上,上海、天津制造业取得上述地位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漫长过程,武汉赶超上海、天津仅用了十六七年,所花时间只大约相当于沪、津的三分之一,充分显现了后来居上的态势。

  二是企业规模大

  如汉阳铁厂有10个分厂,工人3000多人,是当时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再如湖北枪炮厂,有造枪厂、枪弹厂、铸炮厂、炮弹厂、钢药厂等,有工人1200人。该厂在规模上,当时只有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在设备与技术上则傲居全国第一。晚清武汉纱锭数占全国华商纱锭总数的26%,以单个城市论,武汉纺织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全国第二或第三位,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

  三是投资额度高

  由于张之洞在创办企业上求大求全,摊子铺得大,技术要求高,投资额自然也高。如汉阳铁厂从1890年兴工到1896年改归商办,先后投入白银580多万两。湖北布纱丝麻四局从开办到1902年招商承租,共投资300多万两白银。至于大型军工企业湖北枪炮厂,因其产品由清政府调拨,完全没有市场回报,所有开支全部由政府投入,从动工兴建到1897年止,在不到6年里已经耗用库平银210多万两。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