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39)(2)

《辛亥首义史》(连载39)(2)

辛亥革命网 2015-06-15 13:4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1009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于派荫昌率领第一军大举南下;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进入武汉江面。自此,清军与革命党人所领导的民军在汉口、汉阳交战四十多天。

  10月12日,民军派萧国宝、姚斌、熊世藩、李国梁四人赴汉口侦察情形,并潜入清方辎重八营,劝其反正。辎重八营管带萧安国顽固不化,将姚斌、熊世藩二人杀害,萧国宝重伤未死,李国梁因有辫获释。13日,军政府又以黎元洪名义致书张彪劝降,张彪踌躇未允。此时,瑞澂因奉上谕严责,拼凑所带残部和湘、豫援师,亟图反攻,但所部均不敢动作。民军先发制人,于武胜门内外布置炮兵阵地,其时瑞澂坐舰楚豫号停泊汉口英租界六码头英舰附近,思借外力保护。瑞澂甚至还请求英舰阻止民军过江。英舰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1852~1925)转达这一要求后,朱尔典竟然于10月11日应允道:“请英水师统帅竭力相助。”[ 《致英外部大臣葛垒电》,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八),第264页。又见《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页。]由于英舰的庇护,瑞澂所乘楚豫舰得以在汉口江边逗留数日。10月18日,军政府“照会驻汉总领事,请即时驱逐出境”,但到19日,“楚豫舰尚停泊未动”,武昌塘角炮兵轰击该舰,“未及数炮,该舰即鼓轮向下游逃去矣。”[ 《武汉战纪初稿》,《辛亥革命史丛刊》第3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

武昌革命军隔江炮轰汉口

  此后,楚豫舰即在阳逻一带徘徊,未敢直接参与战事。至于河南张锡元部,原闻鄂军少数士兵叛变,以为不难荡平,抵汉后,见民军声势浩大,且深得民心,张部不仅不敢动作,且派人向民军表示降意。条件说妥,张锡元又取观望态度,等待荫昌大军南下。

  10月15日,荫昌所率清军先头部队抵豫鄂交界的武胜关。湖北军政府决定先采取攻势。是日午后八时,以黎元洪名义下达攻击令。何锡蕃奉令后,即令第三标统带姚金镛率所部先行渡江,会同驻汉口的第一协第二标林翼支部准备向清军进攻。

革命军渡江到达汉口,准备上岸

  10月13日,从狱中出来的党人詹大悲、何海鸣等组织汉口军政分府,“共拥詹为分府都督”。“其时汉阳方面亦经起义,众举宋锡全为司令,李亚东为汉阳知府。”[温楚珩:《辛亥革命实践记》,《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第55页。]10月14日,谭人凤自上海赶至武昌,即向黎元洪建议,立即驱逐张彪残部和豫军,并派兵北上,扼守楚豫交界的武胜关。但黎元洪以领事团禁止在租界十里内交战为理由,拒绝向盘踞刘家庙的张彪部及豫军进攻,北上扼守武胜关之议也被搁置下来。[谭人凤:《石叟牌词序录》,《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3期,第52页。]总之,自10月12日至17日,民军和清军双方都忙于备战,尚未正式交火。

  10月14~18日,刚中断永平秋操的清军第二、四镇各一部,乘火车陆续到达汉口以北约20公里的京汉铁路线上的滠口车站,直到此时,士兵和下级军官才知“部队是开到武汉去打真仗,而不是演习”。[陈良佐:《辛亥武汉前线反正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辑,第393页。]清军的前锋第二镇所辖二十二标(标统马继曾)已于16日到刘家庙江岸车站,主力则在滠口,“一住就是十天,等候后续部队”。[陈良佐:《辛亥武汉前线反正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辑,第393页。] 10月17日夜,荫昌抵信阳,不再南下。荫昌如此举动,是别有隐衷的。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