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39)(4)

《辛亥首义史》(连载39)(4)

辛亥革命网 2015-06-15 13:4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1009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于派荫昌率领第一军大举南下;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进入武汉江面。自此,清军与革命党人所领导的民军在汉口、汉阳交战四十多天。

  各国领事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并发出严守中立布告,一是由于湖北军政府宣布承认外国人权益,二是由于汉口争夺战中的民军赢得“刘家庙大捷”,显示出立足已稳的态势。

  关于汉口各国领事对民军的态度转变,李西屏有一简明记述:

  初瑞澂逃至汉口,要求各国领事以兵舰炮击民军,德领事可其请,惟单独不能行动,乃开领事会议,冀得多数赞同。各国领事以军政府承认外人利益及已订各约,并不与各国敌对,既无损于其侵略中国,遂不热心于干涉。当时并传闻法领事罗氏又与孙中山先生友善,知中国革命之意义,见民军宗旨正大,举动文明,力言武昌首义以改良政治为目的。俄为领袖领事,英法视俄为转移,日本亦以英之马首是瞻。乃拒瑞澂之请,承认民军为交战团体,宣布中立。[ 李西屏:《武昌起义纪事》,《李西屏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刘家庙大捷后,湖北军政府用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发布文告慰劳汉口商会和同胞,高调赞扬军政府的外交成功——列强宣告民军为“独立交战团体”,并“布告严守中立”,指出此一难得的外交成就,肇因于民军的英勇战斗和商会绅民的热烈支持。文告曰:

  我同胞伯叔兄弟,可知各国已布告严守中立乎?此严守中立之布告,何自而来?乃有诸将校兵丁之战胜,及我商会绅民诸伯叔兄弟之馈送干粮饮料,及荷锄持棒助战追击所致也。盖非数十万兵民一心确守国际公法,不加损害外人与私人财产,彼何能蘧认我为独立交战团体乎?......义旗所指,胡儿之魂魄皆飞;众口一呼,共和之政体成立。故外国见此情景,亦脱帽为礼,慰我军士。由此以观,足见外国人之爱独立,爱自由,而亦爱人之能独立,能自由也。本都督受众同胞推举,代表兴师起义,深恐才绌力薄,不足以副重望,今见兵民诸同胞如此勇果,获此战利,不竟欢跃之至。[《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第326页。]

  汉口刘家庙之捷,是民军在阳夏战争中胜利的顶点,此后形势渐转困顿。

  三、民军贻误乘胜追击良机,汉口战局转危

  刘家庙之战获胜,民军本应乘胜前进,但汉口前线指挥、湖南新宁人、原新军管带何锡蕃(1873~?)却借此收兵。前线指挥部所属敢死队长徐兆斌自告奋勇,坚主进击滠口方面之敌。何锡蕃即以徐兆斌为前卫,其余各部跟进。从刘家庙到滠口的铁路线,有一窄长隘路,四面是湖水,中间有三座铁路桥,京汉铁路由此通过,为军事必争之地。民军曾两次占领三道桥,却未坚固设防,终被清军占据。10月20日上午,徐兆斌率队猛攻,行至滠口附近铁路桥北,尚无动静,徐误认为敌未设防,继续麾众而前,不料清军埋伏的机枪齐发,徐兆斌中弹退至桥上落水而亡。何锡蕃则用手枪自击左臂,托言受伤,回武昌请示。前线战事由统带、河南信阳人谢元恺(?~1911)代为指挥。

  谢元恺虽出身旧军官,但作战勇敢。经过一番部署,他身先士卒,由铁路桥上纵列前进,因目标显著,损失甚大。两次进攻均告失败,前线民军便决定筑工事以守。兵力仍集中刘家庙一线。

  10月20日,民军由武昌陆续增兵刘家庙,下午开始向刘家庙以北、滠口以南的沙口试攻,在三道桥附近,清军以玛克沁机枪扫射,民军退回谌家矶造纸厂。

  10月21日,民军越沙口铁桥。清军混成三协协统王占元“收集散亡,退至滠口”[王树楠:《武汉战纪》,《辛亥革命》(五),第231页。],北来之清军主力也陆续运至孝感—滠口一线。据日本总领事馆10月21日下午的情报说,“闻华人密探报告,由北京开来之旗军大部队七列车,十月十九日已到祁家驿”,“目下官军大部队驻屯祁家驿与万家店之间”[ 《日本驻汉总领事馆情报》,第四报,《辛亥革命资料》(《近代史资料》1961年1号),第552页。]。

  10月22日,民军得到消息,说萌昌变更作战计划,拟分三路进攻汉阳、汉口、武昌,为预防清军迂回战术,民军收缩前哨阵地,集结于刘家庙。

  10月23日,清军推进至二道桥布设炮位,并以步兵两标进至造纸厂附近。民军则于刘家庙江岸车站前挖掘战壕。当日清军发起进攻,被民军击退。在这天的战斗中,“百姓临阵聚观者甚众。当战局急迫时,几欲徒手援助”。

  10月24日,民军向清军三道桥前哨展开攻击,清军管退炮一营至,火力猛烈,民军向刘家庙退却。

  10月25日,两军维持原有阵地,无大战斗发生。

  这一阶段,清军以无关紧要的零星战斗为掩护,作大举进犯的准备;民军则议论未定,且一再临阵易将,优势逐渐丧失。

  何锡蕃离职后,10月19日军政府派旧军官、直隶故城人张景良(?~1911)任汉口前线指挥。张景良任总指挥的时间,其说不一,当事者如熊秉坤说为10月26日;《武昌革命真史》正编120页说是10月18日;胡鄂公《武昌首义三十三日记》说张于10月19日受命,20日渡江,因胡鄂公系逐日记载,故此说较可信。张景良原系清第八镇第十五协第二十九标统带,武昌起义入军政府任都督府参谋长,旋因策反黎元洪被看管。10月中旬,张忽自请赴汉口前线杀敌,为民军立功。党人正因三道桥之役对何锡蕃不满,论旧有资历,张景良又在何锡蕃之上(张原任标统,相当团长;何原任管带,相当营长),见张有“报效革命”之热忱,以为可以一试。也有人怀疑张的可靠程度,最后由蔡济民出面担保。蔡在党人中威信很高,又是原二十九标的排长,是张景良老部下,大家见有蔡出保,也就通过了。其实蔡济民对张景良并不了解,完全出于旧的上下级关系,结果铸成大错。张景良行前,军政府颁发了简短作战命令,明文指定“张景良为汉口指挥官,率在汉所有各部队,明日准备进攻滠口之敌”[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131页。]。

  张景良奉命后即赴刘家庙成立司令部,所指挥的部队除原有的以外,新增加第五协熊秉坤部。刚成立的第六协杨载雄部则接防武昌。张景良作为指挥官,理应积极筹划军事,整饬营队,侦察敌情,准备用品,而他却全不理会,对上也不反映情况,军政府有什么指示,照转而已。

  正当汉口前线民军贻误战机之际,清军却加快了强化阵容的步伐。10月27日,清内阁奉上谕,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湖北前线陆海军均归袁节制调遣;[ 《辛亥革命》(五),第337页。又见《故代理大总统冯公事状》,《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307页。]命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冯国璋(1859—1919)总统第一军、安徽合肥人段祺瑞(1865—1936)总统第二军,均归袁节制调遣。[ 《辛亥革命》(五),第337页。又见《故代理大总统冯公事状》,《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307页。]又应荫昌之请,清廷将大量弹药运往前线,隆裕太后(1868~1913)还下懿旨,“着拨出宫中内帑银一百万两,由内务府拨给度支部,专作军中兵饷之用”[ 《辛亥革命》(五),第336页。]。总之,清方从人事、械弹、饷糈诸方面作好了准备,一场大攻势即将开始。

  10月26日拂晓前,因民军青山炮队瞭望疏忽,清舰得以偷入谌家矶,炮袭民军散兵战壕,民军牺牲五百余人。清军在海军掩护下,攻占刘家庙。清舰退走后,民军反攻,于当日下午收复刘家庙。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