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当时在汉口的民军部队计有:步队第二协约二千人,分由标统胡效骞、刘炳福率领;第四协约一千人,由标统胡廷佐率领;第五协约二千余人,由统领熊秉坤,统带杜武库、伍正林率领,第一协林翼支标约数百人。另有黄冠群马队一营,尚安邦炮队一标,李占奎工程队一营,方兴、杨金龙的敢死队若干名。黄兴命杨玺章、蔡济民等检点兵力,总计得六千余人。与清军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
29日,黄兴集合各部官长讲话后,即于晚九时发出作战命令。当晚黄兴彻夜不眠,筹划反攻。党人和广大士兵,都摩拳擦掌,待命行动;多数旧军官却力主死守待援。
10月30日晨,黄兴下令进攻,以第二协参谋徐国瑞率部为前卫,各部跟进。先头部队曾攻至歆生路一线。黄兴时而身先士卒,时而断后督阵,虽弹雨纷飞,若无事然。民军官兵均说“名不虚传”。是日进攻结果,曾予清军重创,并夺回已失山炮数尊,缴获子弹数百箱。惟上段一线进攻不利,影响下段不能继进。
五、清军纵火,民军苦战败退汉口
10月31日,黄兴设总司令部于汉口满春茶园,以民军总司令名义,在满春茶园发布命令,令“本军今晚拟在原占领阵地,以战斗队形过夜”,交战双方保守原来阵地。黄兴命令士兵“以战斗队形彻夜”。
翌日,清军继续以大炮扫荡前进,民军官兵或升屋顶射击,或匿室内放枪。清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代价。在街市巷战中,民军拼死抵抗,转战于一街一巷、一室一椽,两三日内,无休无止,不食不眠,面目黧黑至不可辨认。[见《甘绩熙自述》,《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第255~282页;又见《汉口光复始末及十四标阳夏战守事略》,《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卷,第91~98页。]清军见民军节节抵抗,难于长驱直入,竟决定炮击民军占领的街局,造成汉口街市房屋起火,使民军无法存身。
黄兴11月2日在一封书信中言及汉口大火的发生情形:
别后抵鄂,敌人已占汉口租界下之刘家庙,依租界设立炮兵阵地,相持数日不下,至昨日风起,汉镇房屋中炮火起,全市被焚。[ 黄兴:《致潘训初杨谱笙书》,《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页。]
黄兴此说颇平实可信。留日返汉参加民军、后来担任黄兴战时总司令部参谋的湖北安陆人辜仁发描述冯国璋纵火汉口的情形:
冯纵令部队放火,大烧街市,肆行抢劫,并不准保安会救火,有救者当被枪杀。火延烧三日三夜不熄,天为之变赤,上自硚口,下至蔡家巷,汉口繁盛区域俱成一片焦土,被害者不下数十万家,损失财产无法统计,市民男、女、老、幼,伤的伤、死的死,为数更难估计了。[ 辜仁发:《辛亥革命阳夏战争述略》,《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第191页。]
自11月1日起,清军烧一段进一段,民军退至玉带门一带,并陆续向汉水对面的汉阳撤退。此时,黄兴尚恋恋不肯退出战场,军政府恐其有失,特派多人会同黄兴随从,挟以渡江。黄兴且行且回顾,叹息不已。
11月2日,清军一面在汉口市区继续纵火,一面从歆生路、刘家花园一带炮击汉阳兵工厂及武昌军政府都督府,并扬言分攻汉阳、武昌。该日民军全部退出汉口。至此,民军的汉口之役,以失利退守武昌、汉阳告终。
关于清军汉口纵火一事,过去有的记载,说成民军自为。这是应当予以澄清的。
汉口日本总领事馆1911年11月1日午后八时第十九号情报说:
汉口市区昨夜大火,始终未熄,由今日正午益加炽烈,市中心满春戏院附近,因此化为焦土。今晚火势仍极猛烈。盖因革命军坚守市区不退,官军迫不得已而实行火攻之故也。受灾市民扶老携幼,狼狈逃难,情形极惨。此时革命军尚未退出市区,仍据守市街房屋断墙窗口,巧妙地狙击官军,官军尚不易进入市街内。……冯称:为了驱逐顽强的敌人,除不惜将中国市区全部焚毁外,甚至或将不免要求各国租界内之外国人暂时全部退出也未可知云云。[ 《辛亥革命资料》,第555页。]
日本官方倾向于清军,不会为革命军讳,而日本领事及其情报人员正在汉口现场,作为目击者陈述:“盖因革命军坚守市区不退,官军迫不得已而实行火攻”,故这份情报是冯国璋所率清兵焚毁汉口市区的有力佐证。
英国公使朱尔典给英国外交大臣的电文中也明确指出:“清军在驱逐起义军后,进入了汉口城,并纵火焚烧”。[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