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44)(2)

《辛亥首义史》(连载44)(2)

辛亥革命网 2015-06-29 14:0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629
海军反正是民军的一个胜利,但阳夏之役民军苦战,却终获败局,是不争的事实。辛亥后几十年间,亲历阳夏战争的党人在为此役失利而唏嘘叹息之余,也曾探讨过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黎元洪以为萨镇冰必在此三舰上,复电马毓宝予以优待。其实萨的座舰是江贞,三海字舰开往九江之后,萨镇冰于11月13日自阳逻东行,经黄石港又改搭英太古商轮,转赴上海。楚豫、江利、湖鹏等开往镇江,有的则至上海船坞修理。萨镇冰过九江时曾在英领事署寄宿一晚,他同各舰官员谈话时略谓,本人厕身海军垂三十年,屡历战争,从未一获胜利。现在同室相残,即胜亦不足为荣;长此迁延,既无以对朝廷,更不便附合民军。今以舰队付君等,愿君等好自为之云云。其参谋官汤芗铭为武昌军政府部长汤化龙的胞弟,汤随萨停泊汉口,曾与乃兄通信,萨镇冰从旁得知武昌一些情况。萨镇冰离开舰队,即由汤芗铭正式领导海军响应革命。九江军政分府则派林森、李烈钧在招商局欢宴汤芗铭等。黎元洪在致电九江军政分府都督的同时,又派李作栋持汤化龙信赴浔慰问反正海军,并请其来鄂助战。11月19日下午,汤芗铭、杜锡珪等率海容等舰上驶,仍泊阳逻。11月23日曾掩护青山民军向谌家矶进攻。虽战果不大,却足以助民军之气而寒清军之胆。

  据汤芗铭(1885~1975)回忆,他把舰队开到青山附近江面停泊,黎元洪派李国镛携带银币若干发饷。当时海军的任务是炮打二道桥和三道桥,配合青山民军渡江,截断汉口清军归路。民军登陆以后,因缺乏训练,人声嘈杂,清军炮队射击猛烈,虽经海军火力压住,民军以地形不好,仍退回青山。后来黎元洪派人来请舰队开到汉水入江处,炮击清军,阻其渡河进攻汉阳。汤芗铭即率海容、海琛西上,湖鹄鱼雷艇随行,与清军沿江炮位互轰约两小时,舰上有三人死亡,清军第四镇被击毙三四百人。清军据点在蔡甸,距汉水入江口六十里,海军炮火不能达到,各舰便上下逡巡,不断炮击清军在二道桥、三道桥和在江岸的工事。有些舰艇为清军炮火击伤,需要修理。加之入冬水浅,海容、海琛吃水较深,请准黎元洪开往上海。[《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第93页。]但据在海琛任驾驶的杨庆贞所记,到汉指挥作战的为海筹舰长,被推任临时队长的黄钟瑛,完全不涉及汤芗铭。[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第99~104页。]张怿伯的《辛亥海军举义记》也只说到黄钟瑛。

  海筹下驶之后,即未再来湖北。11月25日黎元洪电九江都督马毓宝:“恳速令海筹星驶来鄂接应,海容、海琛两舰,望通济兵轮转运甚切,该轮及楚谦、楚观、江贞三舰,顷究在何处,如均在浔,请并饬随同海筹,刻即来鄂。”[ 《黎副总统政书》卷一。]同日马都督回电:“海筹在皖,业已派员赴皖,赶催该舰星夜驶鄂助战。弹药一节,早已电沪饬通济速运往鄂接济。江贞已载军米赴皖。……楚谦、楚观两兵舰,刻下不知停泊何处。”[ 《黎副总统政书》卷一。]11月28日,马毓宝又电黎元洪:“催派海筹赴鄂助战,均经转催安庆,顷准皖都督李咨称,上海水浅,海筹不能上驶。”[ 《黎副总统政书》卷一。]三、阳夏战争末期海军的行动

  海筹诸舰下驶后,黎元洪又分别致电上海陈其美(1877~1916)都督、镇江林述庆(1881~1913)都督,请转饬军舰上驶助战,并指定“海筹军舰黄钟瑛君,即率楚观、楚谦、江贞刻日到汉”。12月7日黄钟瑛来电说:“泰、同两舰,已遵令开上阳逻,装配弹药,江贞随驶上,以观动静,尚有谦、观两舰,到时即令上驶,协同陆军动作,掩护江岸。此间布置各事,已与楚泰管带交接清楚,若有调动之处,可由其指挥。江水已涸,海筹运动不便,湖鹰机器极损,拟先下筹备北伐,再调他舰及雷艇湖鹏来鄂。”[ 《黎副总统政书》卷一。]可见海筹舰长黄钟瑛未再来鄂。在鄂担任海军指挥的是楚泰管带马埙钰。

  黄钟瑛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总长,汤芗铭以海军次长兼北伐海军总司令,曾率海容、海琛等舰到达烟台,对登州光复和沿海各县起事有所声援。

  海军起义,以海字三舰为首,得力于张怿伯等人的暗中运作,方有群众基础;黎元洪致萨镇冰书,也起了一定的攻心作用;萨镇冰在旧军人中是比较清正的,深感同室操戈,虽胜不武,故决然离去,让部下“好自为之”,这是明智之举。英国人也说他对清廷“冷淡”[见《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1页。]。

  清海军分作北洋舰队与南洋舰队,前者以阳逻为常驻地,后者则泊镇江、上海间。上海响应武昌起义以后,在上海的南琛、建安、策电、飞鲸、登瀛洲各舰和后、宿、列各艇,即归顺民军。在镇江的有镜清、保民、楚观、联鲸、江元、江亨、建威、通济、楚泰、飞鹰,楚谦、虎威、江平等舰和张字鱼雷艇。林述庆在镇江独立,其参谋长许崇灏利用海军官员多广东籍的关系,赴各舰联络,遂一一归附民军。12月7日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璧光为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为副司令,黄裳治为参谋长,毛仲方为次长。以先各舰编制,新名称舰长,旧称管带,现在一律改为舰长。至此,海军全部反正。

  第五节 阳夏战争民军失利的原因

  海军反正是民军的一个胜利,但阳夏之役民军苦战,却终获败局,是不争的事实。辛亥后几十年间,亲历阳夏战争的党人在为此役失利而唏嘘叹息之余,也曾探讨过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民军总司令黄兴最早论及失利原因,他从汉阳败退武昌时,当众宣布:

  此次汉阳之役,非军队不多,防御阵地不固,弹药粮秣不充。其失败最大原因,第一是官长不用命,第二是军队无教育,第三是缺乏机关枪和野炮。[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辛亥首义回忆录》第2辑,第215页。] 这里将败因归之民军的官兵素质低下和装备欠精良。

  宋教仁1911年底在致各省咨议局的电文中也剖析败阵的原由: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