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33)(4)

《辛亥首义史》(连载33)(4)

辛亥革命网 2015-06-01 10:2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476
按照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9月下旬召开的联合会议确定的计划,武装起义翌日,各方面负责人应齐集全省最高民意机关——湖北咨议局,会商组建新政权大计。

  黎元洪在民国初年的这些陈辞,并未文饰自己。黎氏自称:他在武昌起义之际,先是抗拒革命,令护兵“手刃”召唤起事的士兵,并试图派炮营攻打革命军,未果,后见革命军势大,避至协参谋刘文吉家更便衣,再往管带谢国超家躲藏,直至被党人寻出,被强行拥至咨议局。

  章太炎所撰《大总统黎公碑》也有类似记述,惟“手刃”革命士兵的,并非护兵,而是黎氏本人:

  兵起,有数卒突入公门,公错愕,手刃之。无几,又数人至,促公赴军械局,请受都督印。[ 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此处“军械局”,当指楚望台军械库。

  黎元洪本人对居正的陈述,是说黎由管带谢国超家拥至咨议局,而章太炎1933年撰写的《大总统黎公碑》则说,先去“军械局”(即楚望台军械库)。据熊秉坤、李西屏等11日上午在楚望台军械库的当事人回忆:黎氏先被带到楚望台军械库,与吴兆麟所率起义士兵相见,随后蔡济民、刘赓藻至此,由蔡济民、刘赓藻与吴兆麟等拥簇着前往咨议局。

  熊秉坤10月11日上午在楚望台,亲见黎元洪被程定国(正瀛)等士兵从黄土坡拥至楚望台的情况:

  有马荣送信在先,故吴总指挥派兵一排,站队鸣号以欢迎之。黎服青呢马褂,灰色呢夹袍,瓜皮小帽,王安澜随其后。吴总指挥出为招待,黎笑语众曰:“各位辛苦。”吴当与同志诸人,引黎至中和门城楼观战。黎首与吴小语,责吴不应为此,吴以为众所挟持对。[ 熊秉坤:《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此文所述黎元洪被挟持至楚望台,对起义部众采取比较温和的不合作态度,对吴兆麟轻加责备,这符合黎氏的性格特征与政治倾向,故真切可信。

  (二)“床下都督”说并无确证

  关于黎元洪被勉强拉来充任起义政权首脑,长期流传“床下都督”的故事。然经笔者多年考析,以为此说似是而非。“似是”,指其说与黎氏当时行为倾向基本吻合;“而非”,指黎氏从床下拖出,并无直接材料证实,不可确信。

  与辛亥首义有关的人士所撰首义史著多种,如曹亚伯(1875~1937)的《武昌革命真史》(中华书局1937年版),张难先(1874~1968)的《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1945年重庆版),李廉芳(1878~1959)的《辛亥武昌首义记》(湖北通志馆1947年版),胡祖舜(1885~1948)的《武昌开国实录》(武昌文华印书馆1948年版),杨玉如(1878~1960)的《辛亥革命先著记》(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论及黎氏被革命士兵寻找时,或言黎氏“避入房中”,或言黎氏与执事官王安澜坐谈,等等,皆无从床下拖出之说。

  盛称“床下都督”之说的,多为与武昌首义距离较远者,如活动于广东及海外的胡汉民(1879~1936)在自传中直称黎氏为“床下都督”;活动于广东及香港的邹鲁(1886~1954)在《中国国民党史稿》中也称黎从床下搜出。然胡汉民、邹鲁皆武昌起义局外人,所言当然来自传闻。

  武昌起义参加者说黎氏从床下拉出的,是李西屏(翊东)。李氏撰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昌首义纪事》称,10月11日晨,黎元洪先被拥至楚望台,黎当时窘态十足,“神色仓惶”:

  武昌一夕光复,主帅一席犹悬。是日黎明,众纷纷围集楚望台麓下。黎统领衣色长袍立其中,神色仓惶。李翊东诘之曰:“异哉统领,何至此耶?”或曰自其床下挟出,或曰自黄土坡某参谋家挟至此者。[李西屏:《武昌首义纪事》,《辛亥首义回忆录》第四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页。]

  首义时李西屏是测绘学堂学生,10月10日夜率学兵奔往楚望台,11日上午他担任军政府(原咨议局)警卫之责,并未参加挟持黎元洪的行动,故在黎氏是否为“床下都督”这一论题上,李氏并非当事人,《武昌首义纪事》言此,用语也是谨慎的,称黎氏由“床下挟出”,冠以“或曰”,显系耳闻,故李氏之说并不能作为“床下都督”的直接依据。

  1933年章太炎撰《大总统黎公碑文》,李西屏致函章氏,对碑文某些记述表示异议,其中也论及“床下都督”事,章太炎复函李西屏,称“黎无伏于床下之事,乃诸君所自言”[章太炎:《答李西屏一—二》,《章太炎政论选集》下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51页。]。 章氏谓“诸君所自言”,指多位辛亥首义参加者自己所说。可见,民国年间围绕此事多有争议,经章氏与当事诸人讨论认为,黎氏并无“伏于床下之事”。

  (三)“床下都督”说流传原因探略

  既然事如上述,那么,“床下都督”之说又何以流传广远,人们耳熟能详呢?笔者以为,原因有二。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