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二、湖南援军抵达汉阳
湖南民军(简称湘军)援鄂,本有预定计划。湖南共进会领袖焦达峰与武汉孙武等人,原来约定武昌起事,湖南响应,立派援军。10月22日焦达峰(1886~1911)、陈作新(1870~1911)领导光复长沙,次日成立湖南军政府,焦、陈被举为都督、副都督,立命湘军第一协王隆中部援鄂。汉口战事紧张时,武昌军政府复派李作栋、向海潜偕湖南同志阎鸿飞赴湘敦促。中因湖南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于10月31日被害,王隆中部延至11月4日始开抵武昌,暂驻武昌两湖书院,湖北军政府对之欢迎犒劳有加,黎元洪检阅湘军,并致词鼓励。王隆中也发出告示,强调湘军英勇战史,表示要“灭此朝食,与诸君同为黄龙之饮”。[ 见王鹏章:《王隆中传略》,政协邵阳市文史委编《邵阳文史》第13辑。]11月5日,王部开赴汉阳,6日集中完毕,王隆中即向黄兴总司令请缨杀敌,黄兴令其布防十里铺、锅底山,筑工事准备御敌。11月8日,湘军第二协抵鄂,协统为甘兴典。
湖南武岗人王隆中(1874—1938)为留日士官生,接近民党,原任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教练官,起义时升协统,实际上仍只一标人;甘兴典部则为巡防营改编,毫无革命意识。黄兴原来期待湖南援军作守汉阳、复汉口的资本,不料王隆中虽较有朝气,却轻敌冒进,所部军纪太差;甘兴典则畏首畏尾,而又自以为是。且王、甘两人互不相下,黄兴亦无可奈何。
到11月10日止,总司令黄兴所辖防守汉阳各部计有:鄂军第一协蒋肇鉴两标,第四协张廷辅两标,第五协熊秉坤两标,第二协第四标,工程、辎重各一营,炮队一团;湘军第一协王隆中、第二协甘兴典各部。兵力共约两万余人。黄兴一面部署汉阳、武昌的防御,一面作反攻汉口的准备。民军方面曾颇有信心地对外国人宣称:“汉阳已有充分准备,各地也有援军陆续送到,汉阳决不致轻易陷落。”[ 《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第二十报》,《辛亥革命资料》,《近代史资料》1961年1号,第556页。]
荫昌回京,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于11月3日由彰德原籍遄赴孝感前线。
冯国璋占领汉口后宣布:“休战十日,掩死吊亡”[ 王树楠:《武汉战纪》,《辛亥革命(资料丛刊)》五,第233页。],其实是利用战役间隙向武汉北沿调兵遣将。袁世凯到达孝感时,清军在武汉及其外围的兵力计有第四镇、第二镇和第六镇各一混成协,共有三万多人,人数已在民军之上,而装备与训练之优势更非民军可比。北南军力对比发生逆转。
11月初,清军集中在汉口刘家庙至桥口一线的有一万人以上。上关、花楼、黑山对岸,均构有地堡;沿江设有炮位,冯国璋的司令部设在汉口大智门。
从11月3日至11日,民军、清军之间无显著战斗,“两军一方面隔长江,一方面隔汉水略有炮战,一时闻炮声隆隆,不见其他活动”[ 《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第三十报》,《辛亥革命资料》,《近代史资料》1961年1号,第566页。]。
11月11日,民军总司令黄兴发出防守命令,并率参谋和副官巡视阵地,慰问士兵,晓以为革命而战的重大意义。时清军炮兵日夜自汉口向汉阳轰击,但很不准确,民军无多大损失,兵工厂照常开工。
三、日本人投效,民军反攻汉口功败垂成
(一)日本民间人士投效民军
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些日本民间人士怀着各种目的参加民军,其中萱野长知、北一辉等十余人赶至汉阳助战,是规模较大的一批。萱野长知(1873—1947),日本高知人,大阪时事通讯社记者,1895年结识孙中山,后遍游中国,1908年随孙中山赴越南河内,成立同盟会支部,旋受孙命回日购买武器。辛亥武昌首义后,至武汉为黄兴助战。北一辉(1883—1937),曾入日本社会党,1906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与宋教仁关系甚笃,辛亥武昌首义后,至武汉为黄兴助战。著有《支那革命外史》,记述辛亥革命史事。此人后来成为日本的法西斯理论家。
投效民军的日本人约有三类:新闻记者、煽动者、退伍军人。11月19日,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松村贞雄向外务大臣内田康哉提交的报告对来汉参战的日本人有所分析:
自武昌革命军起事以来,日本人多参与之。一般地方士民人等,因此以为日本直接帮助革命军,颇为欢欣。或以为,邦人之助革命军,乃因今番起事之黄兴一派党员,几乎皆为日本留学生出身,与邦人关系不浅之故。邦人之在武昌、汉阳两地革命军中者,迄今人数已约达二十人,尚有继续增加之势。其中,人数最多者为新闻记者,其半数帮助革命军,主要目的是为获得革命军内部消息;其次为萱野某、北辉次郎等人,纯然是煽动者,其目的似只在自身利益,而未考虑革命终局之成否;其三为预、后备役官兵等,以革命成功为最终目的。将校士卒,皆为立于实际战阵者,参与革命军之枢机。[ 『清国革命軍ニ対スル本邦人ノ助勢一件』、第0142-0143頁,聂长顺中译。]
来汉日人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松村贞雄的报告称:
如今,多数邦人帮助革命军之事,已殆成公开秘密。近来,革命军计划之秘密事项往往外泄,除为官军探知之外,一部分革命党员以为乃上述日本人所为,以至往往以猜疑之眼看日本人。而且,日本人中,第一、第二类人又往往相互排挤,故为革命党员所翻弄。此等之徒,常出入或常住革命军本部,且掌握各种技术,颇惹外国人之注目。就革命军自身而言,因蒙失利,遂至嫌弃彼等,可想而知。......追随彼等之本邦人,日后恐惹起大纠纷。彼等邦人,或改名、化妆,与支那留学生同行,乘外国汽船来(清国),转乘小蒸汽船,直入武昌,方法多样,颇难禁止。[『清国革命軍ニ対スル本邦人ノ助勢一件』、第0142-0144頁,聂长顺中译。 ]
黄兴与日人素多联系,此次黄兴担任战时总司令,有日籍人士小林谦吉等相随。11月13日小林谦吉向黄兴提供日籍侦探报告,内容为: (一)
汉口清军兵力约一镇以上。 (二)
其主要炮兵阵地在水电厂、满春茶园及刘氏堤附近。 (三)
其步兵阵地在龙王庙、玉带门一带。 (四)
刘家庙及大智门均有步炮兵。[ 转见方孝纯:《辛亥首义之片断回忆》,《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三辑,第113页。]
黄兴将此件转黎元洪,请其注意民军在江岸上下游安全,宜组织别动队。黎皆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