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45)(3)

《辛亥首义史》(连载45)(3)

辛亥革命网 2015-07-01 10:1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942
阳夏战争历时四十余日,重创清军生力,杀伤北洋精锐万名以上;而民军将士及武汉民众伤亡近两万人,汉口市区五分之一毁为断壁残垣,损失可谓惨重。

  汉水咽军声 当年龙战玄黄血

  张天视挽词云:

  百战定中原 汉水长流千古恨

  这两段挽词皆就阳夏之役而发,尽抒黄兴率师苦战汉水之滨的悲壮。

  阳夏之役将士及其民军主帅黄兴值得纪念。

  二、袁世凯东山再起

  (一)掌握北洋系的袁世凯

  武昌起义和阳夏战争的直接结果是帝制推翻、民国建立,中国历史以此为契机,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继清帝之后君临中国大地的,却是以袁世凯为总代表的专制买办势力,中国人民仍然在宗法专制的半殖民地社会深渊中挣扎。而辛亥革命以后的若干年内,北洋军阀得以横行中国,与阳夏之役“北军胜,南军败”的结局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阳夏战争对革命党人而言,蕴藏着严重的失败因素。这一后果,是由革命党人的失误、软弱和袁世凯的实力雄厚、老谋深算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铸成的。这里着重剖析袁世凯在阳夏战争前后的所作所为。

  宣统元年(1909)初被逐出朝廷的河南项城人袁世凯(1859~1916),之所以能在阳夏战争中东山再起,纵横捭阖,将清廷和革命党人全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乃是由于他握有强劲的北洋系,是清末首屈一指的实力人物。

  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已积累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并与荣禄等清廷亲贵建立了人脉关系。1895年,清政府任命京津铁路会办胡燏棻(?~1906)在天津附近70里处的小站,训练“定武军”十营。同年底,清廷派胡璚棻监造津芦铁路,改由袁世凯接统“定武军”,并更名“新建陆军”,分步、骑、炮、工、辎重五个兵种。“新建陆军”同张之洞在两江总督任内创建的“自强新军”一样,聘请德国教习,采用德国操法。袁世凯在小站所练“新建陆军”,成为北洋军阀的起源,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段芝贵、曹琨、张勋等北洋将领,都是小站出身。袁世凯掌握这支新式军队以后,借出卖戊戌变法维新派和光绪皇帝为进身之阶,赢得慈禧太后的青睐,又将官僚谋士徐世昌,理财行家周学熙、梁士诒,外交长才唐绍仪,警察专家赵秉钧、杨士琦皆罗致麾下,上收买庆亲王奕劻、大内总管李莲英,外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义和团,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重视和清廷的器重,被擢升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练兵处会办大臣,成为继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个集军、政、外交大权于一身的汉族重臣。

  袁世凯在新建陆军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北洋六镇”,与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是清末训练和装备最好的两支部队,清廷让这两强并存,包含着互相制约的意蕴。而武昌起义的猝然爆发,完全打破了这种平衡,北洋六镇成为清廷唯一可用的新式军队。一个朝臣在奏折中将这层意思表述得十分清楚:

  中国编练军队,北洋、武昌两军最为精整。现在武昌兵变,仅有北兵可用。[ 《弼德院参议恩华奏折附片》,《辛亥革命》(五)第433页。]

  而这种局面正是摄政王载沣等满洲贵族最为担忧的。

  由于袁世凯握有重权,而且其枭悍难制之状已有所显露,所以,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宣统继位以后,摄政王载沣曾打算将袁世凯除掉,只是由于与袁世凯勾结极深的庆亲王奕劻等人的周旋,张之洞等重臣也以为杀袁有激变可能,力反除袁,袁世凯才得幸免,但清廷仍将袁氏所任军机大臣、北洋大臣、外务部尚书等要职一概“开缺”,以袁“步行维艰,不堪任职”的名义,令袁世凯回家乡河南彰德洹上村“养疴”,北洋六镇也交陆军部节制。这是把持清廷的满洲青年贵族集团防范袁世凯篡权所采取的一个釜底抽薪措施。

  然而,退居洹上“养疴”的袁世凯,表面装作闲云野鹤之身,饮酒赋诗,泛舟垂钓,但暗地里与北洋六镇诸将领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在他的彰德宅中,竟设有电报处;冯国璋、段祺瑞等人还经常来彰德与袁密商一切,在朝中任内阁协理大臣(相当于副总理)的徐世昌也同袁世凯暗通关节。袁世凯在失势的两年多,表面上一派散淡潇洒,其实却紧紧地遥控旧部,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卷土重来。

  (二)武昌起事促下野袁氏再起

  辛亥首义,以及随之爆发的阳夏战争,给袁世凯造就了东山再起的千载难逢时机。

  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的武昌新军起义,宛如一声晴天霹雳,使清廷满朝文武感到大难临头。虽然,自1895年陆皓东等发动乙未广州之役以来,革命党人在两广、湖南、云南、安徽等地屡次组织暴动,清政府大员丧生、官署被围,已属司空见惯,但像武昌起义这样,有如此巨大数量的新军参加兵变,又一举夺占省城、建立革命政权,并布告全国,则是前所未见的。清廷闻讯,于惊恐万状之际,力谋应变措施。清摄政王载沣和内阁决定,立即停止在直隶永平举行的“秋操”,并发布“上谕”,“著将陆军第四镇暨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已派荫昌督率赴鄂。其陆军第五镇暨混成第五协,混成第三十九协著编为第二军,派冯国璋督率,迅速筹备,听候调遣,至京师地方重要,亟应认真弹压,著将禁卫军暨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派贝勒载涛督率,驻守近畿。”[ 《宣统政纪》卷39。]

  清廷的这一部署,亦可谓苦心孤诣——既考虑到了立即平定“武昌兵变”,又没有忘记将军权紧紧抓在满洲贵族手中。然而,这仅仅是载沣等人关着门打的如意算盘,无情的事实却使清廷不得不改变主意。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