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56)(2)

《辛亥首义史》(连载56)(2)

辛亥革命网 2015-08-06 14:5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2076
武昌起义后,一些省份相继响应,宣布易帜独立。统一这些反正省份的事权,筹组临时中央政府,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三、从副元帅、大元帅到副总统

  12月初,汉口会议推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三人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起草员。12月10日通过这一大纲。会议又同意与北军停战三日,期满再停战十五日,接受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与黎元洪、伍廷芳进行和谈。议和的条件是推倒清政府,实行共和政体,礼遇旧皇室。会议还决定,在临时大总统未举定以前,仍以鄂军都督府为中央军政府,有代表各省军政府之权。代表会并密电伍廷芳来鄂,与北使唐绍仪会商和平,又公举胡瑛、王正廷为南方和谈副代表。

  汉口会议虽赞同以南京作临时政府所在地,但在武昌集团的推动下,反对举黄兴为大元帅。汉口会议结束后,十一省驻鄂代表乘船东下赴宁,各省驻沪代表也溯江而上,到南京会合。其他几个未曾参加汉口会议的省份,也派代表赴宁。共有十七省代表聚会南京。在南京会议上,就黄兴、黎元洪二人谁任大元帅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执。这是上海集团与武昌集团又一次较量。

  早在黄兴率军鏖战汉阳之时,江浙方面即派庄蕴宽为代表赴鄂,与黄兴接洽,请黄兴出任东南联军总司令或南军总司令。12月初,南京克复,宋教仁、陈其美等人恐在武昌成立中央政府于同盟会不利,因而商同江浙都督和留沪代表,背着各省赴鄂代表开会决定设临时首都于南京。因为这种方式不妥当,马毓宝所转达的留沪代表的电报措词也就很不自然。电报说:

  临时政府,前经议定武昌,现在南京光复,鄂军务适紧,援鄂之师、北伐之师待发,急需统一之令。同人公议,不如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奉黄君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君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藉免动摇而牵大局。俟赴鄂代表返沪,同到南京,再行发表。所有编制,日内并力准备,俾得进行无滞。事机紧急,不得不从权议决,务乞鉴原;并恳转达到鄂各省代表,请即日来沪会议,盼切。[ 《黎副总统政书》卷1,第22页。] 黎元洪当然不同意这一方案,他致电各省都督说:

  各省代表均到鄂,议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订期在南京公举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经敝处通电各省,各省谅已达览。现忽据来电称,沪上有十四省代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元洪为副元帅之说,情节甚为支离,如实有其事,请设法声明取消,以免淆乱耳目。[ 《黎副总统政书》卷1,第22页。]

  来往电报一经公开,武昌方面反对黄兴的人群起鼓噪,说“汉阳败将”岂能任大元帅,黎元洪为“起义元勋”更不该屈居黄兴之下。另外还讲了许多非难在汉口举行的代表会议的话。这引起一些省份代表的不满,代表会推雷奋面询黎元洪,黎装聋作哑,表示不知究竟,后在雷奋催逼下,黎答应“查明究办”。这场攻击黄兴和代表会议的风潮,本是黎元洪发动起来的,他当然不会去“究办”。

  武昌方面反对黄兴出任大元帅的消息很快传至上海。江浙军人也以黄兴汉阳战败为由反对黄兴出任大元帅。在革命党人内部,也有人反对黄兴而抬举黎元洪。如章太炎便以黄兴曾在武昌“受黎督委任为汉阳总司令,不得以部将先主帅”作理由,力主黎任大元帅,黄任副元帅。[ 《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第124页。]在这种恶劣的气氛下,黄兴自然不愿就大元帅职。

  12月12日,赴鄂代表和留沪代表集中南京举行会议,以原江苏谘议局为会址。恰在此时,浙江代表陈毅由湖北赶到,谓北方代表唐绍仪在武昌与黎元洪面晤,据唐绍仪说,袁世凯亦主张共和,但须由国民会议议决,再请清帝逊位。根据陈毅带来的这一新信息,代表会当即议决:一、缓举临时大总统,二、承认上海所举大元帅、副元帅,三、临时政府组织条例增加一条:大总统未举定以前,其职权由大元帅暂任之。

  由于武昌方面作梗,又因为江浙军人坚决反对黄兴任大元帅,江浙的骄兵悍将甚至扬言“举兵攻兴”,黄兴只得辞去大元帅职。黄兴拟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接任大元帅,程因初反正,难以制服江浙军人,不敢接受此任。[ 《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第124页。]南京会议召开后,黄兴坚辞大元帅,推荐黎元洪继任。代表会议接受这一建议,并致电黎元洪:

  昨接黄克强来电,坚辞大元帅之任,并以武昌起义为天下倡,黎都督之功为全国人民所敬爱,应推黎大都督为大元帅等因。代表等以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若往复推辞,徒延时日,深恐有碍大局。当由公众议决推举大都督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但武昌军事关系重大,恐大都督万难离鄂,因于组织临时政府大纲内追加一条:临时大总统未举定以前,以大元帅暂行其职务;若大元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除专员迎迓黄副元帅莅宁外,特推时君象晋、陶君凤集、陈君毅、仇君亮,于今日赴鄂趋谒,面陈一切,请大元帅承诺,以慰天下之望。[ 《黎副总统政书》卷3,第1~2页。] 在此种情况之下,黎当然先要故作姿态地回电表示谦辞:

  元洪才识凡庸,平时办事,已形竭蹶;此次起义,皆赖鄂中诸君子忠勇之力,元洪何功可言。但愿国事早定,民生乂安,元洪乞骸骨归田里,作一公民,此心已非常满足。大元帅之职,恳公等另选贤能,元洪决不敢受。[ 《黎副总统政书》卷3,第1页。]

  经过一番劝进,黎元洪终于接受大元帅职。他在给南京的回电中说:

  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举,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之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元洪才识平庸,何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若大元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元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元帅执行大元帅一切任务。[ 《黎副总统政书》卷3,第6页。]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