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此稿即为九月二十一日(1911年11月11日)苏督程德全、浙督汤寿潜、沪督陈其美通电各省公推代表赴上海组织临时政府电文的蓝本,此后定名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及辗转汉口、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已成南方独立各省公认的立法机构,其后南方民军制定法案、组织政府、选举总统,皆取法于此。
赵凤昌与北方要人梁敦彦、唐绍仪、熊希龄等人也有密切来往。袁世凯任总理大臣自湖北前线回京组阁,委任梁敦彦为外务大臣,赵凤昌电梁:“文明大举,大势已成,计旦夕即定。公切勿回京,宜在外力阻外兵来华,并设法借他国阻止日本举动,以保将来中国。与公至交,据实密达。”赵凤昌又致电唐绍仪,劝其“宜缓到任”。
赵凤昌的妻弟洪述祖是袁世凯亲信赵秉钧的幕僚,洪常向赵凤昌密报北京政情。辛亥十月初一,洪述祖致赵凤昌密函,通报袁世凯进京组阁至唐绍仪南下之前这段时间,袁、唐游说庆亲王奕劻的情况。当时袁世凯正打算派唐绍仪南下议和,先通过洪述祖与赵凤昌的特殊关系,函问“以少川来,南中人愿否?”(唐绍仪号少川)以此了解南方对唐绍仪出任议和全权代表的态度。
赵凤昌不仅与北方要人时通音问,同时与南方闻人时相往还。
唐绍仪一到上海,首先访问赵凤昌,请赵密约张謇在惜阴堂见面。因为唐绍仪甲午以后有一段时间,在上海作寓公,曾与赵凤昌相识,二人极为投契,又知赵与张謇私交亦密,故求其代为约见。
三、“民国产婆”
辛亥首义后,赵凤昌与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黄兴也多有过从,赵氏大力推助孙黄组建民国政府。
阳夏战争后期,赵凤昌等江浙士绅力劝黄兴东下,主持江浙沪大计。11月27日黄兴离开武汉,11月28日到达上海后,即在赵凤昌惜阴堂中与张謇、程德全等人会面,与唐绍仪谈判。黄兴此时已被举为大元帅,有关议和的重要议题,都由他和唐绍仪协商。甚至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亦常到赵宅与唐绍仪晤面。
在《赵凤昌藏札》中,有一份《拟召开国民会议办法稿》:
一、开国民会议,投票取决共和、君位问题,取决多数。取决之后,两方均须承认。二、国民会议由各省电举代表组织,每省三人,每人一票,若到会代表不及三人者,仍有投三票之权。三、开会省数有三分之二,即可开会决议。四、开会场所在上海城。五、开会时间定于十一月初十日以前,愈早愈妙。
将此稿对照伍、唐第四次、第五次会议达成的召开国民会议的协议,除将开会省数改为“四分之三”、开会时间定为十一月二十日(1912年1月8日),其他内容完全相同。可见伍、唐公开会议之前,议事大纲及协议条款均已决定,而赵凤昌亦是参与机密者。
孙中山12月25日回国,见黄兴等党人后,第二天下午即赴惜阴堂会见赵凤昌,征询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赵向孙分析了南北形势。其后,孙中山又多次登门拜访,与赵凤昌商讨统一建国、网罗英才及国家财政诸要端。赵凤昌提出许多建议,勉励孙中山“建府奠基,既须兼纳众流,更当克副民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即亲笔致函赵凤昌,恳邀其为枢密顾问。赵凤昌婉辞,坚守其布衣身份,以更有利于周旋党争之间。
孙中山致赵凤昌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