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57)(5)

《辛亥首义史》(连载57)(5)

辛亥革命网 2015-08-11 13:5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2430
民社在上海成立后,孙武回到湖北,又在武昌成立民社分社,拥黎元洪为理事长,公开与同盟会立异。

  1912年1月10日(旧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张謇向袁世凯发电报,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事向袁释疑:“南省先后独立,事权不统一,暂设临时政府,专为对待独立各省,揆情度势,良非得已。孙中山已宣言,大局一定,即当退位。北方军人,因此怀疑,实未深悉苦衷。”不久,张謇向袁世凯建议,由他赴汉口见段祺瑞,说服他用军人名义通电拥护共和,以促使清帝早日退位。大约在1月下旬,张謇再次致电袁世凯,为袁出谋划策:“设由前敌各军以同意电请政府,云军人虽无参与政权之例,而事关全国人民之前途,必不可南北相持,自为水火。拟呈办法,请政府采纳执行,否则军人即不任战斗之事云云。如是则宫廷必惊……而大事可定矣。所拟办法如下,公如以为可行,须请密电段芝泉等。謇观大势,失此机会,恐更一决裂,此后愈难收拾,幸公图之。”

  十二月初五(1912年1月23日),段祺瑞果然致电内阁:军心动摇,共和思想有难遏之势。十二月初七,段祺瑞再电内阁:各将领力主共和,闻溥伟、载泽阻挠,愤愤不平,拟即联衔陈请。十二月初八,段祺瑞领衔四十七名将领电请清廷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段祺瑞一连串的逼宫,张謇致袁世凯的两封密电显然起了作用。张謇是否去汉口游说段祺瑞,他的《自编年谱》和《张謇日记》中均无记载,这两封电报,《张季子九录》并未收录,而是保存在《赵凤昌藏札》第一百零八、第一百零九册里,有学者认为,很有可能是赵凤昌所拟而以张謇名义致袁的电稿。   

  《赵凤昌藏札》中有一份“正副总统及内阁名单稿”,为赵凤昌参与南北秘密谈判时所记,其中总统、副总统、总理人选以及陆军、财政、外交、教育总长与后来袁世凯第一任内阁的这四位总长人选完全相同。赵凤昌在议和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南北议和到了最后关头,双方在讨论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后第一任内阁问题时,同盟会坚持内阁总理必须由同盟会员担任,总理通过之后,再由总理提出阁员全体名单,请参议员投票。袁世凯拒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双方互不让步,僵持多日。   

  在惜阴堂讨论这个问题时,赵凤昌亦列席旁听,觉得唐绍仪对此问题十分为难,便插言道:“我是以地主的资格列席旁听的人,不应有什么主张。但现在对内阁问题,我有一个意见,可以贡献诸君以备参考。我认为新总统的第一任内阁,是新旧总统交替的一个桥梁,所以这国务总理必须是孙、袁两位新旧总统共同信任的人物。我以为只有少川(唐绍仪字)先生最为适当,只要孙、黄两先生不反对,我很想劝少川先生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这就是双方兼顾的办法。”赵凤昌这话刚说完,孙中山、黄兴同时鼓掌,表示欢迎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同时即决定请唐绍仪出任国务总理。南北双方争持不下的问题,于是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清帝的退位诏书,竟也先后由赵凤昌的妻弟洪述祖及密友张謇草拟,赵凤昌皆参与意见。其他有关民初政权人事的筹划安排,赵凤昌也建策颇多。[ 参见赵尊岳《惜阴堂辛亥革命记》。]

  赵凤昌的女儿赵志道1911年10月下旬曾参加红十字救伤队,与黄兴、宋教仁同船,由上海赴武汉,在汉阳前线救死扶伤。赵志道结束救护工作从武汉前线回到上海,见“惜阴堂”家中高朋满座,纵议天下大事。赵志道后来回忆道:

  乘船返沪,见先君已除辫,终日与各方人士讨论国事。座上客有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戴天仇、张季直、庄思缄、汤蛰仙等。所议为电请清帝退位及劝袁世凯赞助民国等事。南北议和时,先君常去观渡庐与伍廷芳策划和议条件。闻五色旗寓五族共和意,嘉禾国徽寓以农立国意,皆出先君倡议。[ 赵志道述 杨小佛记:《忆往事》,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供稿。]

  足见此时以惜阴堂为枢纽,江浙沪士绅与孙中山、章太炎及宋教仁、戴季陶(天仇)、张謇(季直)、庄蕴宽(思缄)、汤寿潜(蛰仙)等人议及民国创建的种种关键问题,又与湖北军政府及袁世凯、冯国璋的北洋势力交相往还,并同外国使团反复沟通,竭力预防列强干涉,促成清帝退位,从而对辛亥首义以后的中国政局走势发生影响。

  辛亥年底,革命中心已从武汉转移到沪宁,当然是全国大局演变、各方力量对比所致,然与赵凤昌等人前台幕后的纵横捭阖,有相当关系。人称赵凤昌为“民国产婆”、“山中宰相”,并非戏言。此时的赵凤昌一力支持孙中山、黄兴。后来袁世凯称帝野心日益昭著,赵凤昌等又主张袁世凯从大总统位下台。

  赵凤昌等常州系人士在辛亥首义—民国创立这一历史关头,运筹帷幄,大处着眼,实处着手,且与历史前进的大方向相切合,诚罕见之布衣谋略大师。

  从历史的纵深处考察,赵凤昌等常州系人士对民国创立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归之于他们的政治智慧,更与其厚重的经济—文化含量大有干系。

  就经济言之,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江浙即为中国首富之区,故治理天下所赖不出二者:“西北甲兵,东南财赋”。在某种意义上,惜阴堂参议者便代表了“东南财赋”,这是惜阴堂意见举足轻重,无论孙、黄还是袁世凯,乃至外国人必予重视的原因之一。

  就文化言之,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江浙乃学术渊薮,乾嘉以降的今文经学发达于此,庄存与、庄述祖、刘逢禄、宋翔凤开创常州学派,上承《公羊》经说,下启道咸龚自珍、魏源的经世实学,以至光绪间的康有为新学,成为近代变法思潮的一大源流。而清民之际的赵凤昌、张謇、吴殿英、庄蕴宽等承袭“通经致用”、改革求变的家训祖脉,在新时代召唤下,一路走来,顺应并推助民国创立这一历史转机,当为辛亥首义史题中应述之一支。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