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14)(5)

《辛亥首义史》(连载14)(5)

辛亥革命网 2015-04-15 09:3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771
武昌花园山聚会解体以后,留在武汉的成员,以及受其影响者,继之而起,建立了具有较完备组织形式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

  由基督教图书室演化为革命组织的“日知会”,是湖北革命团体发展进程的重要一环。“首义三烈士”中的两位——刘复基与彭楚藩是日知会会员,武昌首义重要参加者孙武、王宪章、蔡济民、吴兆麟、熊秉坤等皆为日知会会员,首义后外省响应的领导人吴禄贞、兰天蔚、郝可权、冯大树等也与日知会有渊源关系。

  五、同盟会湖北分会

  同盟会成立前后,在孙中山的吸引下,欧洲和日本的湖北留学生大量加盟。孙中山说,同盟会“开第一会于比京,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 《孙中山选集》上卷,第176页。]。据朱和中、贺之才等人回忆,当时在欧洲加入同盟会的,多为鄂籍留学生[朱和中《欧洲同盟会纪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7页。]。但在湖北本土,同盟会活动却为其他革命团体所取代。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把欧洲和日本的湖北籍同盟会会员都作为同盟会湖北分会会员,这是不恰当的。在欧洲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欧洲支部成员,在日本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本部成员。同盟会成立后,例设各省分会主盟人,原意不过是分别吸收各省的留日学生入会,并不一定某人主盟即由某人回本省发展组织。

  东京同盟会湖北主盟人先为时功玖,次为张昉,再次为陈镇藩,再次为但焘。时、张、但三人均未回鄂,陈虽回鄂,但未建立分会,故在武昌起义时,陈镇藩尚不为湖北党人所知。同盟会会员、湖北人余诚对时功玖、张昉、陈镇藩等人的迟疑行为大为不满,他说:“革命宜在内地策动,聚他人国都,快口耳之谈,庸有济乎?”[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余诚传》。]同盟会本部遂派留日时加入同盟会的湖北麻城人余诚(1884—1910),于1906年回鄂主持分会事宜。其时日知会在武汉已具有一定基础,日知会主持人刘静庵虽未与东京建立直接联系,而日知会成员曹亚伯却是同盟会成立时最先加盟人之一,日知会另一成员范腾霄一到日本即加入同盟会,并担任湖北分部的交际专员。曹亚伯、范腾霄两人不啻为日知会驻东京同盟会的代表。所以,东京本部一切规定,无不随时径寄武昌。据范腾霄回忆,他经常给日知会邮寄文件,1906年,他曾以半价购《民报》四千份寄回湖北,请日知会分发,还直接将《民报》寄给军学两界有关同志。[据范腾霄自传手稿本,件藏湖北省博物馆。]

  在这种情况下,余诚回鄂发展同盟会,具有便利条件。余诚和刘静庵所吸收的同志,名义上是日知会会员,实际上也可说是同盟会湖北分会成员。正因如此,孙中山派乔义生陪同法国人欧几罗到湖北视察时,是把日知会作为自己的组织来考虑的。总之,“同盟会湖北分会”不是一个严密的有确定机构和成员的组织。它由同盟会东京总部派遣的余诚主持,以日知会会员为基本队伍,其主要活动也就是上述日知会的活动。

  此外,共进会的刘公、孙武,本是同盟会成员,刘公在《民报》出版时曾捐助巨款,刘公父名子敬,孙中山曾自书收据并函子敬感谢刘氏父子捐款。[原件藏刘公之弟刘同处,“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孙武在共进会组成之后又在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共进会在湖北发展组织,其上层领导如杨时杰、杨玉如、居正等人,都是同盟会员。上海中部同盟会一直以为居正是湖北革命组织的代表。在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人看来,湖北共进会不过是同盟会的一个分支。

  六、其他革命小团体

  湖北革命团体,在日知会活动的同时和日知会失败以后,有志之士竞相组织团体,结纳同志。其后虽分别并入共进会和文学社,然其奠基作用不可抹煞。现依组织先后,分述于下。

  (一)群学社

  1905年,汉川梁耀汉(1883—1912)自日本归国,投军肄业陆军特别小学堂。梁为县中巨富,散财结士,在武昌军学界极为活跃。他于黄鹤楼宴请同志,出席的有张其亚、吴GFECA、徐竹坪、彭临九、黄警亚、冯特民、熊子真、辜天保、吕丹书、黄西平、谭质臣、林竹轩、林厚斋等七十余人,共商组织办法,决定成立群学社。地点在武昌左二巷某号房屋。经费由梁耀汉和黄警亚分担。

  为了扩大影响,培育青年,群学社又租得武昌郎家巷房屋一栋,开办明新公学,招中级学生二百名,每名每月收膳宿费三串。梁耀汉自任总理,各同志分担教学任务:黄金门教国文、历史,富鹤年教物理,徐竹坪教经学、哲学,张庸教算术,朝鲜人马某教英文,李亚东教体操,蔡襄之教图画。

  群学社以孙逸仙为“革命共主”,力图扩大组织,因之与日知会发生争取群众的现象。李亚东与刘静庵、梁耀汉均友好,力劝合作,梁耀汉毅然撤销群学社名义,所有社员并入日知会,明新公学亦由日知会接办。据梁耀汉《年谱》载,社员约近千人。所以日知会被破坏时,梁耀汉与刘静庵同被清吏指为首犯。[群学社资料,见梁钟汉所辑《梁瀛洲年谱》及《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

  (二)黄冈军学界讲习社

  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由日知会会员、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熊子真(1885—1968)[后改名十力,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奠基人,著有《新唯识论》、《原儒》等书。]、熊自襄、童禺(1881—1962)等创设。名为黄冈军学界讲习社,意在取明末黄冈杜茶村、易明甫等抗清志节,借以激励人心。讲习社的成员,并不限于黄冈一隅。社员的结合,用兰谱方式,十人为一谱,此十人又各约十人而推广之。社址设武昌正卫街,房屋为社员张炳南、张海涛父子所捐助。1906年春成立,军人参加者甚多,同年夏为张彪所封。该年秋,熊子真(十力)因响应萍浏醴起义事败,遭当局搜捕,得蓝天蔚暗通消息,亡命施南。

  黄冈军学界讲习社可以说是日知会的卫星组织。社员姓名可查的计有:熊子真(十力)、熊飞宇、熊持中、童禺、童澍、涂诰、邱可珍、邱介甫、钟大声、冯群先、张其亚、杜玉成、易戴羲、张炳南、张海涛、杜武冲、夏校、毛承诗、何子云、郝可权、邢仲谦、彭巨法、李实栗、李实秀、徐建国、徐达明、余镇楚、赵光华、刘起沛、黄云龙等三十一人。[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的资料,见《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第112页。]

  (三)鸠译书社

  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北黄冈士人吴贡三(1864—1937)、殷子衡(1876—1957)等在黄冈设立鸠译书社,开始印制一些地图和启蒙读物,日知会员梁耀汉带来宋儒石介所写的《孔夫子心肝》,梁耀汉与吴贡三采五经精义作序并扩充为50条24页,更名《孔孟心肝》,综述圣经贤传的“夷夏之辨”和“民贵君轻”思想,附会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翻印万余册,广送武昌军学各界,鸩译书社成为日知会之印刷所,进而翻印宣传反清思想的小册子,如《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扬州十日记》、《太平天国史》之类,皆万册以上,由吴安吉、黄楚玉、张佩绅等人装在竹箱内运至省城散发。李载良在英山翻印,贩运各地出售。故鸠译书社是革命团体,又是日知会的印刷机关。1907年1月,吴贡三、殷子衡以印刷“悖逆”书报罪名被捕判刑,书社关闭。[鸩译书社的资料,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2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5、76页。]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