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12)(2)

《辛亥首义史》(连载12)(2)

辛亥革命网 2015-04-13 15:1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737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军制的腐朽暴露无遗,洋务派以练兵图强为请,张之洞1902年要求部属送子弟入武备学堂,并在湖北大办军事教育,按西法开办军事学堂,培养新军官佐。

  据测绘学堂学生李西屏后来回忆,当年他与同学在学堂传阅革命书刊,议论时事,高歌岳飞的《满江红》,同学们更喜传唱《湖北学生军歌》,词曰:

  愿同胞 团结个 英雄气 唱军歌

  一腔热血儿意绪多

  怎能够 坐视国步蹉跎

  准备指日挥戈

  好收拾旧山河

  ……

  为国民重新铸个头脑

  争得神州天晓

  纪念碑立云表

  ……

  齐昂昂 整顿了好身手 讲兵韬

  任他千钧担 一肩挑

  新中国 能够造得坚牢

  便是绝代人豪 [ 见李西屏之子李承弘《百年寻梦》,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页。]

  可以想见,在风雨如磐的岁月,这些胸怀救国救民之志的学兵,如何心脉贲张、摩拳擦掌,准备指日挥戈 ,好收拾旧山河。

  湖北陆军小学堂 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改革军制的同时,令各省一律筹设陆军小学堂,定额均三百名,年收百人,三年收足。学生以高小毕业为合格。课目有修身、国文、洋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训练项目为训诫、操练、兵学。一年毕业,升入陆军中学。湖北原已设有陆军小学堂,清陆军部认为与部章不合,又不便违张之洞意,只好令将原来的陆军小学堂加“特别”二字,另照部章再设陆军小学堂。陆军小学堂办至武昌起义时,已收足三百人,先毕业的已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武昌起义后,在校的全部编为学生军。

  此外,还有各类讲习所、参谋班等,各随当时需要而设,初无一定规程,庚戌、辛亥之际,湖北陆军讲习所和陆军特别小学堂合并改为讲武堂,所有管教各员,除在讲武堂、陆军小学堂和测绘学堂任职外,其余概由布政使司酌予录用。

  (二)外国游学军事

  湖北军事教育,开始仿照欧洲各国,故先派留学生赴德、法等国;后军制取法日本,又大量派遣军事学堂毕业生及营中挑选的弁目,入日本士官学校。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至辛亥革命止,湖北先后派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共有十期一百二十人,在中国留日士官生里占很大比例。如第二期中国学生共二十五人,湖北十九人;第四期中国学生共七十三人,湖北四十人。第七期以后湖北学生锐减。湖北留日士官生,在清末民初军政舞台上比较闻名者,有第一期骑科的吴禄贞,步科的铁忠(1864~?),炮科的万廷献(1873~1943);第二期工科的蓝天蔚;第三期步科的蒋作宾(1883~1942);第五期步科的何成濬(1882~1961)、李书城(1882~1965);第六期骑科的耿觐文(1883~1957)等。第十一期在辛亥以后毕业,其中湖北安陆人辜仁发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加民军,阳夏战役停战后再赴日本。此外,在日本学习海军的湖北利川人范腾霄(1883~1952)等也赶回武汉,加入民军。

  四、湖北新军的特点

  (一)学习对象先德国后日本

  湖北新军的操法营规,“均参照德、日两国最新军制”[ 《张文襄公奏稿》卷34],先期已以学习德国为主,后期以学习日本为主。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