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12)(5)

《辛亥首义史》(连载12)(5)

辛亥革命网 2015-04-13 15:1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737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军制的腐朽暴露无遗,洋务派以练兵图强为请,张之洞1902年要求部属送子弟入武备学堂,并在湖北大办军事教育,按西法开办军事学堂,培养新军官佐。

  各科教口贝,皆一时之选,经学有易顺鼎、杨裕芬、钱桂森等;史学有杨承禧、汪康年、梁鼎芬、姚晋圻等,理学有邓铎、周树模、关棠等;文学有陈三立、屠寄、周锡恩、杨承禧等。算学和经济学因无教习暂缺。后罢理学;文学改为舆地,杨守敬、邹代钧等著名学者任教;后又将舆地改为兵学,以后兵学又分为兵法史略、兵法测绘、兵法制造等。大数学家华衡芳、“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也曾来讲学。

  两湖书院的宗旨,取张之洞所说: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令守道之儒,兼为识时之俊”[ 《张文襄公奏稿》卷29,第34页。]。两湖书院毕业学生,有姓名可查的一百七十二人。唐才常、黄兴即两湖学生;武昌起义时,被革命党人赶跑的清军事参议官铁忠也是两湖学生;而辛亥革命活动家出自两湖书院的,黄兴外还有:刘成禺、曹亚伯、李书城、田桐等。两湖学生以后在北洋政府做官者为数亦不少。

  上述三书院,因增设现代学科,改变教学方法,“名虽书院,而实则与学堂无异”[ 《张文襄公奏稿》卷17,第11页。],在湖北教育界形成一个系统,其毕业生既有别于科举出身,又有别于单在外国留学的。三书院出身者,可以说是由士大夫向新知识分子转化的过渡人物。

  自强学堂 在实行书院改制的同时,1893年又在铁政局附近,建成自强学堂。设方言(指外语)、格致、算学、商务四门课程。每门二十人,限于两湖士人。张之洞在奏折中说:方言“为驭外之要领”,格致“为众学之入门,算学乃制造之根源,商务关富强之大计”[《张文襄公奏稿》卷21,第21页。]。1898年改授五国语文,分设日、英、法、德、俄五堂,选已通中文者为学生,每堂三十人,共一百五十人。日文、俄文、德文,延请洋教习;英文、法文以华人充任教习。

  方言学堂 校址在原农务学堂(武昌东厂口四川会馆,今湖北教育学院所在地),学生即自强学堂的学生,再招新生则以普通中学毕业者为合格。课目除日、英、俄、法、德五国语文外,还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科,五年毕业。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方言学堂为国立武汉大学前身。

  农务学堂 戊戌(1898年)开办,以武昌东厂口四川会馆为校址,聘美国人充任教习。据奏称是为了“讲求相土辨种之方”,“种植畜牧之学”。学堂自招学生,月纳学费四元。三年毕业。原农务学堂房屋,移作方言学堂,农业学堂建于武胜门外。学额一百二十名。先以农务学堂学生入学,以后再招考普通中学毕业生。四年毕业,前二年为预科,后二年为正科。罗振玉曾担任这个学堂的经理。1898年建立的农务学堂—农业学堂为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工艺学堂 与农务学堂同时开办。学生六十名,分习汽机、车床、绘图、翻砂、打铁、打铜、木作、漆器、竹器、洋蜡、玻璃各门。三年毕业。前二年学专业,后一年兼习各门。教习除本国匠人外,以日本人为多。

  工业学堂 即原来的工艺学堂,江汉书院房屋并入。课目有理化、机器制造、织染、建筑各门。工师学生六十名、艺徒三十名。学生为原工艺学堂学生,以后再招中学毕业生升入。前二年为预科,后二年为正科。梁敦彦曾任工业学堂提调。1898年建立的工艺学堂—工业学堂为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前身。

  文高等学堂 辛丑(1901年)六月张之洞奏称:“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 《张文襄公奏稿》卷32,第12页。],遂于癸卯(1903年)开办文高等学堂。校址在原两湖书院,学额一百二十名,以江汉、经心、两湖三书院优等生入学,先习普通学科一年,再习专门学科三年。四年堂课毕业,再派往东西洋游学一年。学堂日课八小时,课目为经济、中外史学、中外地理、算学、理化、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八门。

 文普通学堂 由自强学堂扩充改建,癸卯(1903年)开办,学额二百四十人,学生来源除自招一百名外,就三院学生成绩中等者挑选一百四十人。课目十二门:伦理、温经、中文、外国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法制、图画、体操。四年毕业。此为湖北完全中学的开始。

  五路高等小学堂 甲辰(1904年)开办,就武昌分为东南西北中五路,每路设一所高等小学。每堂学额一百名,以粗通文理之“良家子弟”入学,年龄以十一岁至十四岁为限。学生寄宿,伙食服装用品,由学堂供给。课程有修身、读经、中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图画、体操等。投考各学堂的学生,以五路小学毕业者为多。武昌首义时,高等小学学生是学生军的主要来源。

  初等小学堂 与高等小学堂同时成立,分设于武昌省城各段,计东局九堂、南局十七堂、西局八堂、城外十七堂。又于阅马场设幼稚园一所;又就园内附设女学,培养保姆。

  支郡师范学堂 丙午(1906年)开办,学生分府录取,由各属申送,每堂学生一百名,不限年岁,以生员为准。学生每人每年收学费一百元,由申送各属缴纳。学科为:修身、中文、教育学、算术、历史、地理、化学、博物、音乐、体操等。一年半毕业。先成立甲、乙、丙、丁、戊、己六堂,后又增加庚、辛二堂。

  省师范学堂 与支郡师范学堂略同。

  女子师范学堂 地址在紫阳湖畔。附设有高等小学一所。

  两湖总师范学堂 文高等学堂改设。分仁义礼智信五斋,兼收两湖和各省学生。以一千二百名为定额,先称千师范,后改总师范,学生自称“湖堂”。学科有修身、读经、中文、教育、算术、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手工、音乐、体操。五年毕业。两湖总师范第一期毕业的时候,正是武昌起义的前夕。两湖总师范学生参加革命的较其他学堂为多,有名可查者,为牟鸿勋、邢子文、蔡良忱、梅宝玑、苏成章、张樾、任素、张祝南等[辛亥年两湖总师范学堂同学录所载与同年武昌起义在军政府任职者对勘所得。]。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