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协工程队代表黄恢亚。
协辎重队代表李鹏升。
协炮工辎总代表钱芸生,副代表胡恢汉。
陆军第三中学代表易正柏,副代表席正铭。
陆军测绘学堂代表方兴,参议李翊东。
各营退伍士兵代表陈芝新。
两湖师范学堂代表牟鸿勋。
湖北法官养成所代表陈洪元。
湖北铁路学堂代表牛廷臣。
湖北方言学堂代表郭寄生。
高等巡警学校代表高元藩。
湖北工艺学校代表赵学魁。
湖北矿业学堂代表刘元。
四、蒋翊武、王宪章为正副社长的文学社
辛亥首义,实为一次新军暴动。这是革命党人长期从事军运的结果。而“运动新军”的方针,由武昌花园山聚会确立,以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均为此而前赴后继,到武昌起义前夕,在湖北新军中大规模发展组织的革命团体,一是共进会,一是文学社。由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递嬗而来的文学社在军队中的力量尤为雄厚。李廉方说:“武昌首义,扛枪拖炮,以光复三镇,鏖战阳夏者,大抵皆文学社社员。”[李廉方:《辛亥武昌首义记》,第9页。]文学社和共进会可以说是自1903年以来湖北各革命团体的总其成者。
文学社是在振武学社被破坏之后,军学两界党人继续奋起重新组创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革命团体。正如蔡大辅(?—1915)为征集文学社史料,在1911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公报》上刊登的“公启”中所指出的:
本社发源群治,过渡振武,成功文学。[ 《前文学社同人公启》,《中华民国公报》1911年12月20日。]
章裕昆(1889—1975)也说:“振武学社经施化龙破坏,停顿两月余,风潮略静。各标同志力促恢复,时已季冬,蒋翊武约詹大悲、刘复基、章裕昆等会于阅马场集贤酒馆,讨论名称及进行策略。”[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第18页。]
文学社从名称到简章,都带有隐蔽性。张难先说:在集贤酒馆“讨论进行方法,同志多主张复振武之旧观。詹大悲以‘振武社已为官厅侦知,而振武二字,尤易注目,不如另改名称,重新组织为愈。吾辈革命,所重者在精神,不在名称警耸耳。’众韪之,乃决议改组为文学社,推詹大悲起草简章”。[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文学社始末》。] 文学社遥戴孙中山为总理,以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然为隐蔽计,《文学社简章》没有在革命宗旨上展开篇幅,仅说“本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故名曰文学社”。这些作法,表现了文学社朴实无华,谨慎小心的风格,这是文学社在武昌首义中能够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之一。然而,文学社的宗旨固为“推翻清朝专制,反对康、梁的保皇政策,拥护孙文的革命主张”[万鸿阶:《辛亥革命酝酿时期的回忆》,《辛亥首义回忆录》第1辑,第119页。],因而对士兵有号召力,但文学社成员大都不甚关心政治问题,认为革新政治是同盟会的事。这是文学社的一大弱点。
1911年1月30日(辛亥元旦),党人以新军团拜名义,在武昌蛇山头风度楼(定名奥略楼)[ 古黄鹤楼木结构,屡建屡焚。最后一座木结构黄鹤楼建于同治六年(1868),焚于光绪十年(1884)。1907年张之洞由湖广总督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门生故吏集资在蛇山头黄鹤楼故址建“风度楼”,以纪其勋业风采,张氏获悉,立即致电阻止,称此处形胜,不可一人专之,遂取《晋书》“恢弘奥略”句,命名“奥略楼”。文学社辛亥元旦成立会,即在奥略楼召开。]召开大会,到会者有蒋翊武、章裕昆、詹大悲、刘尧澂(复基)、王守愚、邹毓琳、蔡大辅及各标代表等,推四十一标湖南籍学兵蒋翊武为主席。蒋首先报告将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的意义及文学社简章,与会者均无异议,旋提议选举职员。章裕昆提议:“此时暂不设副社长,俟范围扩充至相当程度时增设。再各标代表,无须改选。”众赞成。当推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蔡大辅、王守愚为文书员,刘尧澂为评议长,邹毓琳为会计兼庶务。胡瑛在狱中参与策划。[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文学社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