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分站 > 辛亥文献 > 专著连载 > 《辛亥首义史》(连载34)

《辛亥首义史》(连载34)

辛亥革命网 2015-06-03 09:2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张笃勤 查看:20516
黎元洪出任都督虽早有预案,但毕竟只是湖北党人的一种选项,大多数人更希望由有资望的革命领袖出任都督。中部同盟会谭人凤、宋教仁等人持此议尤为强烈。

  据湖北黄冈人、文学社社员万迪庥(鸿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致曾省三的信中说,辛亥三月(1911年4月)在赴武昌洪山宝通禅寺的一次党人会议途中,蒋翊武说:“今日之首脑会,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到宝通寺后,蒋翊武、孙武、蔡济民、万迪庥等都登上宝通禅寺后面洪山山麓之宝塔,在塔内,“蒋翊武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因这段史实事关重大,特将《万迪庥与友人论辛亥起义节要书》摘其大意如下: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一节,未有能明白记述者,使后世作史者引为疑案,不得不有所陈说。辛亥春三月,洪山宝通寺各标营队代表会。蒋翊武嘱刘九穗约迪庥赴会,刘对迪庥曰:革命党人均士兵或正副目,下级官不多,中级无人。前蓝天蔚任三十二标统带时,曾推渠为都督,现蓝远隔奉天;吴禄贞最为适当,但一时不能南下。党人知识不是不如黎元洪,但不够号召天下,诚恐清廷加以叛兵或土匪罪名,各省不明真象,响应困难。且黎平日待兵较厚,又属鄂籍将领,只要推翻满清,似无不可。蔡国桢同志因着排长制服,留塔下守卫。蒋翊武提推黎元洪为都督,刘九穗一如前说,各点头赞成。迪庥回答仍感不安,越日向蒋、刘提出疑问:蒋同志既为文学社首领,文学社人数又多,何不推为都督?蒋答:“在湖北举义,自以湖北人为领袖适宜。”迪庥又说:“既然如此,蔡国桢(即蔡济民)亦可为之。”蒋始郑重告迪庥曰:“革命团体,前有日知会、共进会,以及群治学社等,孙武、刘公、季雨霖均可推为都督,革命党人之不争权夺利,以免将来发生裂痕也。”[见《万迪庥(即万鸿喈)致曾省三书》(原件存近代史所),《辛亥革命史料》,龙门联合书店1958年版,第86~87页。]

  万迪庥(鸿喈)于20世纪50年代撰《辛亥革命酝酿时期的回忆》,再次详述辛亥三月(1911年4月)在洪山宝通寺召开的各标、营、队党人代表会议,会上蒋诩武等提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的建议。万文还陈述湖北应城人、三十一标正目、共进会员刘九穗(1892~1916)所说的请黎三利:

  一、黎乃当时名将,用他可以慑伏清廷,号召天下,增加革命军的声威;二、黎乃鄂军将领,素得士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三、黎素来爱护当兵文人,而这些文人全是革命党人,容易和他合作,所以拉黎出来,革命必易成功。[ 万鸿喈:《辛亥革命酝酿时期的回忆》,《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万迪庥关于党人早在辛亥春已有黎任都督的设想,多有他人旁证。如孙武1938年在一份手稿中写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长清里九十一号的机关召集干部同志潘善伯、邓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谢石钦、梅宝机、牟鸿勋、高因群、钟雨庭、马骥云、钱芸生、徐万年、孟法臣、徐北宾、方兴等”开会,“湖南焦达峰、黎意达、杨晋康等亦遇会”。会上“决定本年冬季起义,以保定秋操后”举行。并且,“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此会决定也”[孙武:《武昌革命真相》,未刊稿,原件存孙武小女孙莒芹处。]。

  再如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

  余忆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胡祖舜:《六十谈往》。见《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

  总之,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在武昌起义前,曾多次议及由黎元洪出任都督,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故章太炎所撰《大总统黎公碑》说,武昌起义前“谋帅无适任者,以公善拊御,皆属意公。……议定三月矣,阴为文告署检,称大都督黎,未以告也。”[ 《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45页,又见《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章氏说武昌起义前即“阴为文告署检,称大都督黎”,不准确,当时并无文字材料确认“大都督黎”,但党人“属意”于黎元洪,则大体如此。

  当然,起义前所议推举黎元洪出任都督,只是一种供选择的方案,并非成议,绝大多数党人也不知情,“同志知者少,黎更茫茫然也”[ 胡祖舜:《武昌开国实录》上册。]。所以起义后,10月11日在咨议局举行的会上,一些党人还主张推戴汤化龙;同日下午,向訏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拟举汤化龙议长为总司令长,汤推不明军旅之事,众遂要挟黎协戎元洪为总司令长。”[ 向訏谟:《治国日记》手稿本,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可见多数党人对黎元洪出任都督并无预知,甚至连“都督”这个名称也不清楚,故向訏谟日记中出现“总司令长”之说。

  蒋翊武、孙武等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之所以“属意”黎元洪,除了这两个革命团体有互相排斥的心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党人的幼稚和软弱。他们虽然有推翻清廷的雄心壮志,但在权力面前却“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遑”,总希望有一个“大人物”出来号召天下。因此在考虑都督人选时,只注重“地方资望,为国内所推重”,而未“深究其与革命的关系如何”[ 李廉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势必到汉人旧官僚中寻找目标,而黎元洪在湖北新军军官中,素以“知兵”著称,他曾三度赴日本考察军务,两次指挥湖北新军参加朝廷操典,成绩优异。黎元洪与第八镇统制张彪相比,较少克扣军饷,对士兵、尤其是对有文化的士兵,态度较好,所以又有“爱兵”之誉。当时的报刊上便说:

  鄂军统制张彪不学无术,兼以不得军心,与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相比较,逊黎多矣。黎系天津陆师学堂毕业学生,在鄂办理军务,以得军心为人所最称颂者。[ 《民立报》1911年2月10日。]

  湖北陆军四十一标二营学兵李佐清,毅然剪去发辫,黎元洪得知,不仅未予责备,反而加以赞扬,说剪辫是“免豚尾之讪笑,导文化之先机”[ 《民立报》1911年1月3日。],表现了黎元洪的“开通”之处。保路风潮期间,黎元洪以军界代表身份签名参加铁路协会,并支持入京请愿,赢得湖北商民的拥护,更与汤化龙等立宪派建立了联系,这在高级军官中是少有的。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